今日辦完會,把人都送走後,帶著元之、張曜鐘、陳怡君去東林書院、南禪寺小遊一番。五年前亦嘗率曜鐘及文學所師生來此,昔之破敗與今之簇新,當不可同日而語,然對文化之缺乏了解,恐怕仍無大異。
昨天招待與會來賓遊錫惠公園、看寄暢園、品二泉茶,導遊的介紹就老集中在康熙和乾隆身上,野史稗聞,談之不厭,可是對於錫山惠泉之人文歷史,實在著墨不多。偶爾敘及,便多錯訛。例如說文徵明唐寅都是沈周的學生;辦二泉書院的邵保任南京兵部,並無實權;顧憲成高攀龍等創辦了東林黨等,皆不確。文、唐非沈周弟子。明代南京乃南直隸,非虛職備員而已。東林則歷來無自稱黨人者。自漢代鉤捕黨人,出現黨錮之禍以來,皆是秉權者指人為朋黨,予以株除之。故漢有黨錮、宋有元祐黨人碑,明則閹人指東林為黨,東林斥閹人及其徒眾為閹黨,相與對諍。閹人且有《東林點將錄》之類,比東林為水滸匪類。可見黨乃他人所錫之惡稱,謂其結黨營私。朋比為奸也。今在東林書院,竟見一新刻碑,亦大標高顧諸賢如何倡議組織東林黨,真是令人又好氣又好笑。壁間所繪孔子聖跡圖,更多誤,如云孔子在野外受孕;孔子住的宮牆很高,所以不容易令人了解等,如此尊聖祀賢,聖賢蓋亦將哭笑不得!
回頭來說這次會議。這次「太湖論道」,乃是配合黿頭渚公園的太極島規劃而辦,故主題一是太湖的道教文化,二是太極文化,三是道教資源的現代開發。論旨特殊,故與會者既多高道及道教研究名家,亦不乏現代文化產業規劃者,兼且綜合道樂、道家武術、儒道釋關係等,論來頗為熱鬧,可謂生面別開。無錫水仙道院的道樂演出,兼帶儀式,高功法師禹步踏斗,演九幽破穢儀等。道家武術,由林明昌論鄭氏太極美人手,劉綏濱論青城武術,無錫武協演示太極刀劍等,既有理論又有演示,皆頗獲好評。
想去年我便在北大、清華辦過「中華文化的詮釋與發展」研討會,此次會議,規模更大,因與德國一同類會議時間衝突,許多人不能來此,但論文已近六十篇,明年再辦,規模就更要盛大了。台灣學者能在大陸號召並主辦如斯會議者,大約也不會有第二人。哈哈!
不過,話說回來,無錫的徐霞客旅遊節剛結束。浙江寧海更早在四年前就推出了「徐霞客開遊節」,以徐氏遊記由寧海寫起為由,大辦特辦,去年產值就達到三億多人民幣。今年無錫所辦,更是亞運開幕的規格。相較於這些文化產業化的熱鬧景象,我們文人坐而論道,畢竟還是淡泊的,而且也仍以淡泊些好。因此,會議雖然看來也頗熱鬧,但我可不會為此而昏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