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雨中的奔跑》出发,到青春落点

(2009-12-21 11:19:57)
标签:

李迎兵

雨中的奔跑

刘环环

评论

北京鲁迅文学院

杂谈

从《雨中的奔跑》出发,到青春落点

作者:刘环环(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

从《雨中的奔跑》出发,到青春落点

    午后,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李迎兵老师20万字的长篇小说《雨中的奔跑》看完,我是认真看的。顿然了许久之后敲下键盘告诉李迎兵老师我看完了,我对他说:我说不上有什么不好来,我喜欢书中的童年和发生在故乡的故事。

    此时已是凌晨一点,我冲了一杯橙汁放在桌子上,开始敲出一些文字来,为了迟来地祝贺李老师的作品,为了表达对李迎兵老师的敬佩与支持!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李迎兵老师。和李迎兵老师初识是在2001年夏天,地点是鲁迅文学院,背景是我参加作家班的夏令营活动。对李迎兵老师当时的那次讲座仍然记忆犹新,是在一个大礼堂里。那时候,和李迎兵老师并没有过多的正面接触,只是我初三那年写过一篇稿子被李老师点评为,扯东扯西的文章。第一次与李迎兵老师正面接触是在2007年的夏天,当时,我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社团的委员,请到了李迎兵老师到学校做一场讲座。讲座之前,我和李老师在学校的国交餐厅吃水煮鱼,说好是我请客的,最后在李老师的推阻下还是他付了钱,他说我还是学生不挣钱不能破费。我把李老师带到原本定好的教室时,出了点儿差错致使要换到一楼的大讲堂去,社团的12勺(当时社团主干有12人,聚餐时我们喊着要12个勺子,之后这个团体称作12勺)们在现场接待了李迎兵老师,直到讲座完毕我都不知道李老师讲了些什么,因为我在之前定好的教室等待有来听讲座的人再把他们一次次带到楼下去,一直到快结束的时候还有人陆续进来。说到这里有点遗憾错过了听点儿知识,也有点儿对不起李迎兵老师,因为安排的时间上正赶上学校期中考,所以给讲座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麻烦。讲座结束后,社团人员把花束送上去,我和作家班的几位在传媒的学员一同把李迎兵老师送到学校北门。李迎兵老师抱着花束推脱着让我们谁抱走,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谁也没要,那天姚於哥哥的出现总是让我觉得好奇迹,还是要感谢李老师的讲座。在我的印象里,李迎兵老师是一个让学生尊敬的人,而且平易近人。他对待学生会像对待兄弟姐妹一般,时而会鼓励着大家一起奋斗前进。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和李迎兵老师再也没联系,直到有一天他告诉我《雨中的奔跑》出版了。

从《雨中的奔跑》出发,到青春落点李迎兵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讲座现场之一

 

    今天看到《雨中的奔跑》让我想起2001年他在讲座中讲到的自己的童年,如果说整个作品中贯穿着爱情主线,我倒是觉得我看重里边渗透出来的亲情,尤其是主人公与奶奶之间的那些感情。虽说,主人公和奶奶之间的感情不是最唯美的,但也算得上是最儿女情长深处、最压根儿的一种生命存活。

    主人公和宋歌的恋情的确不出寻常,我不知道宋歌是真实的名字还是作者自己起的名字。从名字上听来,这是一个不同一般的女子,而且她会在爱情路上颂扬出一段优美的动听的,且掺杂伤悲离合的念歌。再说到梅梅姑,名字上看这个女人像一颗梅子,酸甜口的,让主人公在意识中忽闪忽现对梅梅姑的怀念和回忆。再从“梅”这个字眼儿上而言,梅梅姑像一枝寒冬的腊梅能抵抗风雪,依然绽放着青春美丽。这两个女人的出现,让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了主人公的在故乡和在北京的两种不同生活。更严密点儿说来,整个作品中最鲜活的是三个女人,奶奶也算一个。翻过爱情这一页,奶奶对主人公从小的影响是很大的,主人公极力地在讲述着奶奶,我想主人公现在的现实生活中定会时不时的想起奶奶。不一定会想起自己和奶奶的对话,或许会想到奶奶一个人在一个角落的情景。

    从一个小地方走到一个大城市来,过着或许并非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接受着上帝安排好的爱情,这并非是在讲述爱情的欢愉与创伤,也并非是在讲述一种亲情。更高的理念而言,这是在讲述一种生活。

     生活,就是生命与过活。生就是个命,活就是一种活法。主人公童年的故事、青年的故事掺杂在一起在填充着一个储存罐,一个个塞满了,储存罐就有重量有分量了,主人公便可以拿起储存罐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作者在努力迎合的一种情意表达吧。我想把《雨中的奔跑》和现如今最流行的三部电视剧联系在一起来说说,它们是《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蜗居》。这三个电视剧就是在讲述,年轻人奋斗一把吧,把自己的青春掌握到手中以后才发现有些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现实告诉自己必须要坚持着生活下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环然后把它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之所以,把作者的这部作品联系到这三个电视剧,是本人觉得《雨中的奔跑》中的主人公也在奋斗着,也在摇摆着自己的青春,在虚幻与现实中挣扎着。

    我和李迎兵老师说到了我喜欢他写的在故乡的故事。这一点儿要从李迎兵老师之前出版的《温柔地带》说起,在《温柔地带》中能看得出《雨中的奔跑》的影子,也能看的出作者和主人公之间的连带。因为我本身的童年也是在农村度过的,我是1987年生人,80年代的农村对我来说没有记忆,90年代的农村在我的记忆力永久停留。致使我一如既往地喜欢朴实的文字和淳朴的农村题材文章,在《雨中的奔跑》中看到主人公故乡的故事让我感到亲切。我会这样想,写一些阶级底层的生活,写一些生活农村和边缘地带的生活,总比那些泛滥的小资生活要读得带劲儿。毕竟,现在这个社会小资还是少数的,所以让生活精致起来吧就像皮肤一样,收缩毛孔简约生活,让我们多关心一下最贴近生活的故事吧。喜欢李迎兵老师的文字,虽真实不浪漫,却言意表内心。

    关于李迎兵老师的长篇小说《雨中的奔跑》就说这么多吧,我更想在最后说点儿想说的话。无论从《温柔地带》还是从《雨中的奔跑》来看,李迎兵老师都在描述着青春。我想,做过李老师学生的孩子们,李老师身边的亲人、朋友、同窗知己们,都会了解到李迎兵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看一部作品,作品读得懂读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读懂作者的内心。我呼吁大家和我站在同一个角落,祝福李迎兵老师青春之后的幸福,让我们做李迎兵老师坚强的后盾和热衷的读者!

      从《雨中的奔跑》出发,到青春落点                                 2009年12月21日凌晨2点

                                                               刘环环   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