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文学院散记(之六)

(2009-05-17 15:07:06)
标签:

鲁迅文学院

文学

杂谈

文化

  在鲁迅文学院见井瑞老师,让他转交的给白描老师我最近出的一本书。很快,就收到白描老师发给我的消息:“收到。谢谢。祝贺,一定拜读!”我还是很感动的。记得那天,踏进鲁迅文学院的大门,依然能感觉到一种不同与城市喧嚣的素静。在井瑞老师那里取到几封信件,得知这届高研班正在5楼大教室上课。我就顺便找人。这届的学员里有一个广西的签约作家谢凌洁,是我多年没有任何联系的老朋友了。当年,谢凌洁也曾来过鲁院学习,而我就住在鲁院里面原来的小平房。我一边编青少年的来稿,一边与一些聚集在鲁院的青年作家有着很好的交往。谢凌洁这个人,在那时算是比较投缘的一个吧。

 

  我在5楼大教室门外,看到高研班正在上课。见到谢凌洁时,课还没有结束,在走廊角落的沙发那里聊聊。多年未见了,竟然在鲁院又遇到故人,自然都很惊喜。谈到许多当年的人事,禁不住感慨。这么多年,很多的人都不来往了,彼此十分自然地在各自的命运轨道上运行。我对谢凌洁以后的了解,多来自一些纯文学的报刊,比如几次在《小说选刊》上看到过她的小说。我有时会对身边的人说,指指书上的名字,这个人我认识。

 

  回望以往鲁院的岁月,感觉像谢凌洁这么对文学始终坚持并能有所收益的人并不很多。人生里,有许多风景是昙花一现的,也有许多朋友是不怎么来往的。那天,在鲁院见到谢凌洁,谈的最多的依然是文学。尽管,文学在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梦里花落知多少”,很多人不再写,也不再看了,早已离开了文学,但还是有人继续前行,义无反顾。当然,近年来,80后们、90后们已经突然“冒”了出来。当坚守在纯文学阵地上的诸多文学烈士无人喝彩的时候,80后、90后们一本本小说竟然与图书市场有了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甚至他们的书已经占据文学图书的半壁江山。这种时候,纯得如同蒸馏水一样的纯文学逐渐在萎缩,许多各级作协的文学刊物发行量不断呈直线下降。

 

    所以,在鲁院能遇到两个多年未见的文学同路人,也算是奇迹吧。谢凌洁和我问起她早些年熟悉的几个名字,也都渺若黄鹤了。而我也问她的一些近况。听她说,她过几天就要去欧洲了。还说,出过自己的小说集子。而我把刚出的长篇小说《雨中的奔跑》送她一本。这届高研班,我还认识一个叫金鸿梅(金子)的青年作家,也只是认识,以前见过几次面,很少来往的。山西来了两个人,葛水平和镕畅,是山西的签约作家。以往几届,山西的作家,我差不多都见过。写到一定的程度,人就会灰心,能在这个圈子里混到什么样的地步,都无所谓了。谢凌洁说,生活是最重要的。她去欧洲是因为家人的原因。多年以前为了文学丢弃金融部门的好工作,甚至让家人为她的文学梦做出了许多牺牲,而她现在就在劝导别人和劝导自己。

 

  谢凌洁的文学梦想,让我想到80后的颜歌、水格他(她)们,一代一代的文学面貌虽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共通的一种可贵的品质。文学,可能让人更善良,更有爱心。文学,也许不能改变人自身的现实命运和尴尬境遇,但她能改变人的内心,让人在绝境中看到新生的力量。鲁院一直在起着一种作用,至少让很多的心灵在这里找到依托。物质的现代化,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固然重要,但精神的现代化更重要。文学所建筑的就是这样一座精神的宝典。文学所探索的就是人类的内心,人类内层空间所需要的爱与火种。真的文学就是站在个人的位置上,要有更多的前瞻意识和包容性,要有世界性的眼光和诸多参照系,从而达到思想和艺术上的极致,乃至颠覆性的突破与超越。真的文学是在捍卫被诸如物质乃至金钱异化的人类心灵。文学所争取和捍卫的正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和尊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