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采风团纪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之四)

(2008-03-31 21:09:51)
标签:

文化

中国作家采风团纪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之四)李迎兵/文 
 

  阳山碑材固然看上去十分壮观,但在未完成的碑上并无关于碑材来历的详尽记载。在赵慕明的《汤山记胜》里专门就阳山碑材的来历进行相关考证,主要引用明代建文进士、永乐年间翰林院编修胡广曾与同僚大学士解缙、侍讲金幼孜一起游览阳山时,所写的《游阳山记》。

  永乐三年(1405年)秋八月,皇帝因建碑孝陵,斫石于都城东北之阳山,得良材焉。其长十四丈有奇,阔不及长三分之一,厚丈二尺……越九月戊午,特命翰林臣往观。

  除开采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以外,还交代当时修建的盛况,比如民工住的草棚,采石工地上的号子声,甚至他们三人还攀缘到碑顶,可以说一览无余,不由得一阵唏嘘。在明代《万历上元县志》、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以及叶奕苞《金石录》、《白下琐言》里都有相关的记载。而背后的历史背景,可以洞见当时朱棣夺其侄子“建文”的帝位,一方面打着“清君侧”的合法旗号,建立政权之后,为寻求合法性资源,便为其父树“神功圣德碑”来体现孝心,稳定朝野。由于这样大的开采工程,一开始就无视当时的客观运载能力,以至于形成半拉子工程。后世还有种种猜测,但总究是落个“材大由来世莫收,此碑千载空悠悠”的结局。

  事过境迁,今天采风团来到这里,颇觉得历史内藏着诸多疑惑,纷纭的传说里暗含了更多的人生玄机。我一个人若有所思,能够站到现在和那些古人对接,心与心之间有了呼应。只要设身处地去想,我们就会发现古人的不凡之处,也能通过现代技术的比较,看到古人们的倔强和无奈。在那样大型的采石会战之中,古人无所畏惧,挑战极限。尽管,他们留下了一些当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和遗憾,但最后还是创造了奇迹。在进行这样的大会战中,皇室调来几千名工匠,为了赶进度,规定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以三斗三升凿下的碎石屑为标准,如果连续三天完不成定量,就会被处死。由于石碑的高度和劳动的强度和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被处死的工匠有500人之多。

  而近600年后仍然能看到碑材上点点滴滴的一锤一钎的痕迹,祖先的勤劳智慧历历在目,同时这种吃苦精神、拼命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创造精神的体现也给我们后人以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五、凭 吊

  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地方正在于大脑一刻不停地活动着,思想着。当人类在自然界里获取生活的资料,并且通过家庭、族群乃至国家的划分,不断地美化自身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妖魔化对手。划地为牢,利益的最大化之后,又通过契约和法律的形式加以强调,那么,人类真的就大言不惭地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人类从远古而来,人类进化的源头,伴随了许多猜想和神话,而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可是忧患的意识从来也没有停止。人类前进的脚步,仍然在战争、瘟疫和灾祸中险象环生,经济全球化已经决定所有人类族群乃至国家越来越具有共同的普世价值观,比如爱、善良、和平、平等、自由、人权、民主和法治等等概念,也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其实,一个人作为个体生命,在母胎中还是胚胎的时候,就通过母体与外面世界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这里具有一种心灵的感应。你没有见过阳光,也没有见过大地和天空,但你在母体里有了一种空间感和方位感。这一切还影响了你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判断。当你在母乳中生长,开始蠕动,滚爬,摔跤,奔跑,迷路,啼哭,欢笑,撒娇,浮游,用父母给予的粗陋形象进行模仿。当你的形象日渐长大、饱满,你才会觉得内在意识的变化,让你真正的自我成型了。而你的自我成型,也只不过是大的生物链上最微不足道的一环而已。

  南京猿人洞位于南京汤山镇雷公山。距市区25公里。采风团看罢阳山碑材,就驱车来到这里。采风团一行人,在猿人洞景区外面遇到早已迎候的南京市旅游局刑定康副局长。随着刑局和讲解员的脚步,大家向那个久负盛名的猿人洞走去。在这之前,大家都听说过,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而这南京猿人是上个世纪1993年3月才发现的,但经考证距今六十多万年,真可谓后来者居上啊。探究古猿人的来历,也正是探究我们每个人自己。所以,大家怀着肃穆的心情,鱼贯着缓缓进入洞内。在人工开凿的隧道里行走了一会,黑糊糊的,宛如进入时光隧道。采风团一下子从外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突然空降到寂静的原始部落之中了。除了今人,那些洞穴里的猿人似乎都外出寻找食物了,洞顶观光的灯照,映射下猿人生活的场所布局,但阒无人迹。当有人问起南京猿人的头盖骨去向,讲解员说发现的头盖骨早已送到南京博物馆了。

  我们总想从人生的这头走到那头,然后再折回来,就像崔健唱的“从头再来”。可是,从猿人到今人,从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之后,还能再回去,从头再来吗?

  我们的祖先的聪明之处,正在于能平和坚韧,能在简朴和苦难中安身立命,而不像现代人类总是那么拼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最终却发现得不偿失。在人类的源头寻找力量,寻找精神资源,我们发现自己的人生在重复别人,也在重复自己。这样复制下去的结果,退化是注定的。我们在找一个参照物,就像我们难以理解祖先们怎样与神进行亲密的交谈,难以理解那些神的图案所表明的含义。他们的虔诚正在于对天地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他们总是与身边的一切和谐相处,而决不暴殄天物。他们的生存之道,乃至他们朴素的价值观,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60万年前,南京这片土地上已经有人类的祖先在活动了。尽管,他们以山洞为家,以打猎动物为食,具有游牧的暂住性质,不像现代人居住条件这么好,也不像现代人有着固定的住所,有着城市和村落,有着家庭和社会,但他们仍然可以称其为真正的人,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吃饱穿暖之后,泡温泉,能够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1993年3月的一天,在汤山葫芦洞内南面的洞壁下,约4米深处发现一个淤泥密封的小溶洞。就在这个20平米的、平均高度约为2米的洞里发现了古猿人头骨化石,随后被称为“猿人洞”。这是当年民工邹巧根等施工时发现的。直到今天,汤山猿人葫芦洞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了。当你一进洞内,就能想象到古猿人打猎满载而归之后围在洞内篝火边吃烤肉的情景。而那个发现猿人头骨化石的小洞穴,前些年还允许游人参观,现在则用铁栏和门锁封闭了起来。那里毕竟是一个最为原始的场所,也是第一现场,可以想见有关部门保护的力度。

  大家都有好奇心,一边听漂亮的导游小姐介绍当时发掘的相关情况。在洞穴的另一侧,一大堆山一样的泥石流倘未清理,也许里面还有埋藏着什么宝贝。当时发掘现场,有专家鉴定之后,确认首先发现的1号猿人头骨,比较完整,其中包括头盖骨、眼眶骨、鼻骨部分颧骨和上颌骨,推测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大约在21岁到35岁之间。经研究,她生前还得了骨膜炎,可能因此过早离世。后来发现的2号头骨,是男性,约24岁到41岁之间。这一发现,把南京地区的人类活动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前。前一阵子,在汤山举办的南京猿人和温泉研讨会上,就南京猿人有无欧洲血统、远古时期他们懂不懂得泡温泉等问题展开激烈碰撞。

  许多未解之谜,不仅引得专家学者的深度关注,也使普通游客发生了浓烈的兴趣。导游小姐的介绍,让人陷入沉思和遐想之中。

  南京猿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相处于同年代。除此之外,还有陕西蓝田人、陕西梁山人、山西芮城西侯度人、四川巫山龙骨坡人、云南元谋人、湖北建始人、广西百色人、河北阳原人、河南淅川人、安徽和县人、山东沂源人等,年代不等,但大概勾画出了古猿人进化的基本路线图。

  南京猿人与汤山温泉的关系,不是空穴来风。所有人类的进化,文明的诞生,都与水有关。比如长江和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过葫芦洞口,一段漆黑的巷道,让人联想到人类文明最初的源头。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在远古南京猿人的生活情景再现里,你会发现诸多被忽略的细节。60万年前,南京猿人在这片土地生存的理由,就是相对适宜的气候,以及特定的自然条件,还有广袤的原始森林里活动的肉禽,再就是汤山的温泉了。

  据说,汤山温泉60万年前就有了。那时候,南京的气温比现在还低10度左右,冬天长江会结冰的。温泉对南京猿人的生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温泉的好处不言而语了。在美洲和非洲发现的猿人化石和他们的栖息地,都与温泉有关。据报载,著名的蓝田猿人也生活在温泉旁边。

  早在1992年6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课题组,在葫芦洞看到的化石比比皆是。他们把采集的鹿、野熊的化石,送到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专家看后,确定它们和北京周口店猿人共生的化石同年代。紧接着,第二年,就发现南京猿人化石,先确定距今35万年前,但后来采用新的TIMS测年的方法对汤山葫芦洞的猿人进行了重新的测定,结果南京猿人最起码又中“长”了25万岁。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葫芦洞是不是南京猿人的家,他们具不具有欧洲血统,以及相关考证,葫芦洞有可能不是他们的家,但他们的家在哪里?另外当时同时代的西方猿人表明,鼻梁没有南京猿人的高,所以有关专家认为可能与当时寒冷的气候有关。葫芦洞里没有发现与生活有关的灰烬,也没有与野兽搏斗的痕迹,那么他们生存在哪里啊?这一点,莫衷一是,但专家确定他们活动在汤山温泉一带是肯定的。

  在深一脚浅一脚的游人栈道上,曲曲弯弯,高高低低,明明暗暗,不时有一盏灯照着。就是这样,也能感觉到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恐慌袭卷心头。现代人其实真的最害怕孤独了。远离社会,远离群体,真的能像古猿人一样在原始状态中平和自然地生存?总之,大家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洞穴里,就互相照应,惟恐被大家丢弃在这里。从这一点猜度,我们发现祖先是有多么伟大啊!他们无法向同类表达自己的恐惧,因为很多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往往只能是一个人去面对。而且,没有灯,只有篝火来照明,有时在黑暗冰冷的洞穴,有时可能就在野外栖身了。为了躲避其他野兽的攻击,他们有时就爬到树上了。人类的早期,我们的祖先,危机四伏的生存境遇,已经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我真的无法想象他们颠沛流离的生活,难怪他们的寿命远远要低于现代人。

  人生的造化,需要一种随意,需要一种度量。人的一生如同河流,在平缓处静如处子,在狭窄处汹涌澎湃,有时七拐八绕,有时一泻千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学会因势利导,学会抓住机会,学会顺应大势,学会保存自己,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爱人和爱自己。总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一种风采,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则是有一种气度。人只有历经千锤百炼,才能海纳百川,确认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中国是以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屹立于世的。比如诸子百家,比如唐诗宋词,自不言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奥林匹克的圣火,之所以方兴未艾,与其内涵的博爱精神有关。在这种祥和、平等的光照下,东西方文明在碰撞,也在融合。历史在新的世纪里,让人类的发展拥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