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沈从文对张兆和说的一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当年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湘西“乡下人”,一个不小心闯荡了到大城市。他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却不得不凭藉手中的笔与城里的教授、博士们分享一杯生活的羹,其艰难可想而知。那时的他不舍昼夜地奋笔疾书仅仅是为了吃饱穿暖,其情态使人深深体味到人生的艰难与悲凉。后经徐志摩等人的推荐,年近三十的他才来到胡适主持的中国公学,当了一名教授低年纪文学课的讲师,算是有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
关于他与张兆和的恋情,有关传记都很少介绍,如王保生著的《沈从文评传》和美国人金介甫著的《凤凰之子:沈从文传》均是一笔带过,让我们深感遗憾。好在《从文家书》弥补了这一缺憾。
张兆和在那所江南名校虽然不一定是“校花”,但至少是个“回头率”极高的美丽女孩。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大概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潦倒的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沈从文跟得很紧,追得很累,而张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从文是个好人的同时,张兆和对他竟是毫无感觉。
据说,沈从文这个动不动哭鼻流水的“乡下人”,实在没法与清丽脱俗的的张兆和相匹配。所以,她不但不帮助沈从文,相反,还说了一些不利于沈从文的话。当沈从文将此事告诉中国公学校长胡适时,这位出色的“爱情大使”慨然表示要帮助沈从文解决难题,并认为如果自己出面,事情应该不会太难。然而,胡校长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
1930年7月的一个下午,略显腼腆的女学生张兆和出现在胡校长的客厅。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待得知了张兆和的态度后,胡适才“不再唠叨”了,只是为沈叹了一气,说是社会上有了这样的天才,人人应该帮助他,使他有发展的机会!
沈从文曾跟张兆和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等父亲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后,张兆和即拍电报给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兆和来信:“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即沈从文)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沈从文安慰说:三三(指张兆和),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
张兆和在1995年8月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读《从文家书》,让读者领略人生的苦累和甜蜜。无论是名人,还是凡人,每个人都经受过或正在经受着爱恨情仇的滋味。这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往往就影响了人的一生一世。而《边城》里的少女翠翠就是这个被沈从文叫作三三的女神张兆和给他的灵感。我要给你写一篇以你的模子写的小说。于是有了翠翠,也就有了《边城》。不过,沈从文与张兆和要比《边城》里翠翠的爱情命运要幸运多了。
《边城》梗概:在湘西边境茶峒附近,住有这样一户人家。外祖父、少女翠翠和一只善解人意的黄狗。翠翠的爸爸和妈妈曾有过一段私情,后来不被当地的风俗所容许就先后自尽了。翠翠从小就和摆渡的祖父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翠翠长大后有一年端午节看湘西人划龙舟比赛,遇见了当地管水码头的船总的次子傩送,在少女纯真的心灵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然而后来托人来说媒的却是船总的大儿子天保,兄弟俩人同时爱上了翠翠。照当地习俗,兄弟俩人要到西边山上唱山歌让翠翠从中选择。但天保自知不是弟弟的对手,于是在失望之余坐船远行,不料葬身于漩流之中。傩送因为父亲不愿把间接弄死长子的姑娘娶进家中为媳也负气出走了。这一连串的事情让外祖父感到惊愕。他在为翠翠的命运担忧,终于在一个雷雨之夜死去,只剩下翠翠和黄狗孤独的守着渡船。他还在思念着那个心上人,然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整部小说是在一种忧伤的氛围中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