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有个钉鞋匠,人到中年了。顾客说养家糊口挺不容易吧,他说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不操别的闲心。钉鞋匠旁边是一个修车老头,退休后摆起了修车摊;对面还有一个修车的师傅,正当壮年,下岗后自谋修车职业。两人就此摆开了竞争的架势。钉鞋匠是外来户,对待顾客都很谦恭;而这两个修车摊是坐地户,对任何人的态度都是一种本地人才有的傲岸气度。还有一个修表匠在不远超市出口租了一个柜台,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一副合法经营的模样。
这天,一辆用人力蹬的三轮车突然就慢慢悠悠地停在了路口。车上跳下来一个凶巴巴的壮汉。接着,就传来顾客和车主之间的吵架声。先听不大清,后来那个凶巴巴的壮汉向那个头发已花白的车主老人非讨要多收的一块钱。为了这一块钱,壮汉骂不绝口,甚至还想大打出手。老车夫说没有多收钱,而壮汉仍然是骂骂咧咧、不依不饶的样子,真让人感到恶心!接着,先是两位修车的坐地户过去调停,但不解决任何问题。焦点仍然是一块钱的归宿确定不下来。后来,这件事就惊动了超市里的那个修表匠。修表匠用赣南一带口音的普通话劝架,并用秒针、分针和时针的关系来说明彼此间依存的不可缺少。
大汉暴怒了!他一把提起老车夫的衣领,挥起了拳头。这时,忙完一档子补高跟鞋生意的钉鞋匠从后面突然就冒出来了。钉鞋匠说:不就一块钱吗,这位师傅息怒,我给你补上一块钱不就成了?
不好,根本就不是一块钱的事嘛!
老车夫也豁出去了。你想怎么着啊?今儿你还想打人哪?
打你怎么着,打你怎么着?老子就要打你丫的!
算、算、算了,算了,和气生财啊!
后来,钉鞋匠把一块钱强塞在大汉手里,说:这位兄弟,赶紧走你的吧,大热天的,还是别上火了,上火对谁能有什么好?
大汉骂骂咧咧,把钉鞋匠递来的一块钱一把夺在了手里,然后就扬长而去了。
老车夫紧紧抓住钉鞋匠的手不放,要立马还他一块钱。钉鞋匠说:老哥,以后别惹这样的人啊,多一块少一块的,别在这上面治气,犯不着啊!
唉——,城管有时还来查,这段时间连车带人都“操”上走,这穷人是没的活路了!
正应了中学一篇叶圣陶的课文《多收了三五斗》里的话:路路断绝。说来说去,我经常在这一路口看到的什么钉鞋匠啊,修车摊之类,还有三轮车夫、各种摩的和跑出租的,皆为无证经营,也就是长期没有合法的身份,以至于与城管玩起了捉迷藏。像刚才坐车蛮不讲理甚至不给车钱的主儿也不少,这样小本的生意难啊!钉鞋匠一月收入三、五十不等,一月下来也就一千左右,一个人还勉强度日,拖家带口的就得饿死了!我不知道是有证经营门槛太高,还是穷人的守法意识太差?一些地方法律法规朝令夕改如同儿戏,今天的守法人,到明天就违了法。法的制定和颁布有时与处于底层的人一点也没有关系,诚信机制的缺失,看来是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痼疾。
这一片,据说只有修表匠办理了营业执照,但生意清淡,现在的人都不怎么戴表了,更不用说来修表的,一年不如一年。修表匠抓住一个顾客就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这样一来更是无法吸引顾客。修表匠只有与时俱进,准备给商业区搬家呢。客流量多的地方也许会好一些吧?他问这些土生土长的坐地户们,可是谁也没工夫去理他。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前一篇:踏入雷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