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一个大早。今天又是一个桑拿天。我在北京地图上查到了齐鲁饭店所在平安大街的具体位置。北海后门往西东官房,早几年老来,北师大艺术系在这附近。我以前有过一个想当歌星的女朋友住在北师大艺术系的学生宿舍里面,而后她又搬到五道口的语言大学,再后来去了朝外大街一家文化公司做文秘(她还让我写过代笔材料)。也许,由于人漂亮的缘故,紧接着人就失踪了。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从东四十条豁口的地铁站出来,换42路到厂桥,然后往回走,就到了东官房。想起多年前我的一些旧事来,真感觉和自己已经没有一点关系了。我没有伤感,反倒很平和,桑拿天的热烈让人有些迟钝。人在地下蹲久了,猛地站起来,头会晕眩,眼睛发黑,仿佛出现了失忆的感觉。
找到齐鲁饭店那会,时间还早一点。饭店楼门外有孔子的雕塑,大厅里有会议接待的人迎了过来。我是作为嘉宾被邀请来的。这是一次由2000年11月就在美国新泽西州注册的海外华人为主体的文学社团——文心社举办的北京笔会。参会嘉宾有20余人,会议代表有40多人。这是主办方首次搞的笔会,而且是非盈利性的,于是受到各界的好评。会议主题:a、海外汉语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交融;b、当代汉语文学pk社会现实。在齐鲁饭店二楼会议室,先由文心社北京分社社长张祈致欢迎词。文心社总社社长施雨、秘书长艾华等做主题演讲。随后,台海出版社社长安然在宏观上谈了中国文学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具体有中国文学50家排行榜的活动);《小说月报》原创版副主编邓芳介绍了一些发稿的具体情况(比如题材和内容的某些限制);被介绍人称为实力派作家的衣向东谈了一些海外华人文学存在的不足(作品过于表面化和皮毛化)。当然这次与会作家里有现定居加拿大的张翎,近期在国内文坛风头正健。
学者和作家摩罗也发表了感言,美国《彼岸》副主编王威、美国《红杉林》文学季刊主编吕红等对汉语言文学在海外边缘化的位置有着清醒的认识。举个例子来说,美国的华人文学圈彼此在国外从不见面,每次见面都在国内。可见中国文学的发展只能在国内有所担当了,这就要求北京成为世界华语文学的重镇和桥头堡。既然如此,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和过度的市场化操作反倒会使文学的发展缺少更多自由的活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不仅仅是作为文学生产力的创作者本身的原因,还有文化体制和出版制度本身的实打实的革新和跟进,才有望与以英语为代表的世界强势文学一比高低。
也许,只有这样,中国踢进文学的世界杯就会指日可待!
前一篇:给作家成毓真的一篇书评
后一篇:永远的纪念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