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发掘丰厚的生活底蕴
——成毓真长篇小说《寻找自己》读后
李迎兵
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在一种相对开放的文化语境下不断拓展着新的艺术疆域。由韩石山主编的“当代作家文丛”(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之后,可谓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成毓真的长篇小说《寻找自己》,应该是这套丛书里面很有份量的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
人们都知道,长篇小说是“生活的画卷”,抑或“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正如歌德所说的“(艺术)是第二自然”一样。这就要求,长篇小说所反映的生活要比中短篇小说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我在读成毓真长篇小说《寻找自己》时,就能够从众多的人物形象上面发现一种思想的力量。其次,在包罗万象的生活实景中,作家善于取伪存真,举重若轻,尽可能达到一种包容,一种于复杂之中提升和整合的能力。
成毓真长篇小说《寻找自己》里的“寻找”,有一种形而上的意味。“寻找”可以看作全书的一个关键词。在一种外化的价值求证中,“寻找”就更具有一种内化的精神维度。由于人物形象的特殊性,这种身心分离的撕裂感就更明显了。正因此,“寻找”已经构成了除小说叙事之外的另一个原动力。主人公苏东南的现实身份是宁阳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而小说的大量篇幅也在于突出他一开始如何游刃有余上上下下的周旋。新华社记者陈可被抓、娱乐城老板朱珠被抓之后自杀,以及村支书叶正平戴手铐出现在市委大院等一系列事件,揭开了宁阳官场地震的序幕。
苏东南在现实出路无果的情况下,后来选择了辞职不干,转向一种内在的“寻找”之路。这一结局,也让读者对官场的真实生态有所了解。纳博科夫认为:“小说表现的是人类命运精妙的微积分。”正是由于作家成毓真已经对过去的真实经验有所反思,才有可能透过浅薄浮泛的生活表象去寻找一种更为内在的精神本相。作家借苏东南这一人物来承载这一切的,并以此视角更好地去把握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官场生态的畸变。市委书记徐健被贬谪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历史动因,如官员任命制,以及关系网链接的相关利益共同体,都注定了人物的最终命运。作家对官与官、官与商、官与民的关系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这种矛盾交织的复杂状态里,既没有“宏大叙事”的夸张高调,也没有故意扭曲,哗众取宠。恰恰相反,作家在小说中有了对现实的更多探求和发现。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历史、文化和经济的了解,一些官场规则和官场文化就有了更多切肤的感受。
省委书记陆飞来宁阳市调研,也是全书的一大亮点。其间,陆飞书记临时决定到东山县看看,改变了宁阳市接待方的计划安排,最后闹得上下一片手忙脚乱。在繁华的东山县城街道上突遇女学生行乞的一幕,使宁阳市委书记徐健和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脸上像挨了两巴掌似的,火辣辣的”。随后,陆书记在宁阳市宾馆的打喷嚏事件,也惊得大家不知所措。苏东南为徐书记写得代笔调研报告,虽然受到陆书记好评,但也因实地调研的要求使得宁阳这边叫苦不迭。苏东南作为在场者和一系列事件的见证者,使全书在宏观的关照中又有了微观的打量。成毓真《寻找自己》与张平的《国家干部》相比,所体现的是一种相同的价值判断,力求贴近生活的现场,关注中国的改革,关注底层的民生。
全力发掘丰厚的生活底蕴,不仅仅要求作家在作品中拓展生活的深广度,还要体现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丰腴饱满度。在苏东南身边,除了妻子青子和女儿之外,还有律师夏梅和宾馆服务员陈小娟这两个女性朋友。而这两个女性朋友,又让读者看到苏东南生活世界的更多侧面。苏东南与夏梅的交往,突出了他的刻板、严谨和正直的一面;而陈小娟所遭遇到的家庭不幸,以及苏东南施与援手,又使爱与真诚的品格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了。作家洋洋三十万言,却不事渲染,一点也不拖沓,而是行云流水,纷至沓来的随机性事件强化了小说戏剧性的特点,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小说有重视人物情节的传统。汉魏六朝小说的内容神异,被称作“志怪”;唐宋以后变鬼神为人事,谓之“传奇”。而戏剧性强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经典作品,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作家成毓真在承接了这一传统之外,又融入了现代小说的一些艺术元素。罗洛.梅说:“我的信念是寻求内在的真实。”成毓真的笔下对这场官场地震中胜出的周黎阳市长着墨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在名、权、利三位一体的消解机制里,苏东南扮演一个类似刀笔吏的角色。他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正如查尔斯.纽曼所说“所有的人都腰缠万贯,然而所有的人都一无所有”的变异的生存格局。所以,辞职之后的苏东南与夏梅约定去看黄河的举动,即体现作家试图在道德立场和作品基调上有了一种新的检索和超越。作家不仅仅在于记录当下的生活现实,更在于寻找一种达到心灵所在的“圣徒的彼岸”的路途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