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证词
——青年作家梦游(王彦)长篇小说《青春年少》解析
李迎兵
说到梦游,让我想起海德格尔说过的一句话:走某条路,但不是随便哪条路。现实的此岸和理想的彼岸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舍掉一个即失去了另一个。那是2000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一间小厨房里的一些难忘的日子,梦游最终完成了长篇小说《青春年少》的艰难写作。小说历经一年多,乃至更长时间之后,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这一写作过程,就是一种泅渡过程,让你感受到作者身上有一种灼热的活力和新鲜的锐气,直指精神理想的价值维度。尤其那种异于常人的坚定和执着,那种始终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处于临界状态中的不断泅渡,才是这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因素。
早在中学时代,梦游就开始了写作。他曾获“中国少年作家小说十佳”的荣誉称号,后来华艺出版社还推出了他的作品集《校园的早晨》。他写作中的真诚并不局限于形式上的简单、朴实,其实更大程度上体现在内容的表达及作品本身的精神品格和目的性的终极价值上。这一点,在长篇小说《青春年少》里尤为明显。可以说,小说的内涵具有了两个层面的意义。作者的笔触在深入身边生活及外部现实的同时,也对“我(王林)”自身内部的心理状态作了真实的描写。每一个学子身上的棱角,就这样通过不断地“再流血”和“再长疤”,才逐渐地适应了社会。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力求书写属于新的一代人的精神自传,即除了一种“世俗关怀”以外,还有一种“深层关怀”,展现一种灵魂的本真状态。
小说前六章是那么单纯、明朗、美好,与后来“我”在金玉公司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陈雨嫣的出现,以及故事的不断发展,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在第十二章达到高潮时,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突出了他们内心中更多的彷徨和困惑。作者一反青春校园小说中那种虚假、空洞、苍白的理念化表达,而让青春生命的内在本真完全裸露出来,读者以至于不得不为男女主人公的分手扼腕叹息。正因为有这种生命与情感的滋养,以及真切和细致的质素,作者才有可能在笔下传达出某种普遍性和独特性。
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相互扭结、相互对抗,而又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当今的物质主义、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出示的是一个对外在形式的极端卖弄。《青春年少》则有所不同,譬如“我”的一路颠簸,从幻梦破灭的蒙城终于回归到童年的故乡固城,就具有了更多的象征色彩。“我”的不断呐喊、寻求和回归,便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肖雨胭是纯洁和高尚的。在作者心目中,她永远亲近光明、圣洁,而又远离黑暗与肮脏。小说无疑在通过一个并不复杂的言情故事来展现新的族群(处于校园和社会之间)的“动荡”状态,并试图在现实的功利、游戏和冷漠之中,表达一种痛苦无奈的抗争,恢复其真正美好的精神品质,具有了一种为人自身终极意义守护的深层内蕴。
——青年作家梦游(王彦)长篇小说《青春年少》解析
李迎兵
说到梦游,让我想起海德格尔说过的一句话:走某条路,但不是随便哪条路。现实的此岸和理想的彼岸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舍掉一个即失去了另一个。那是2000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一间小厨房里的一些难忘的日子,梦游最终完成了长篇小说《青春年少》的艰难写作。小说历经一年多,乃至更长时间之后,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这一写作过程,就是一种泅渡过程,让你感受到作者身上有一种灼热的活力和新鲜的锐气,直指精神理想的价值维度。尤其那种异于常人的坚定和执着,那种始终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处于临界状态中的不断泅渡,才是这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因素。
早在中学时代,梦游就开始了写作。他曾获“中国少年作家小说十佳”的荣誉称号,后来华艺出版社还推出了他的作品集《校园的早晨》。他写作中的真诚并不局限于形式上的简单、朴实,其实更大程度上体现在内容的表达及作品本身的精神品格和目的性的终极价值上。这一点,在长篇小说《青春年少》里尤为明显。可以说,小说的内涵具有了两个层面的意义。作者的笔触在深入身边生活及外部现实的同时,也对“我(王林)”自身内部的心理状态作了真实的描写。每一个学子身上的棱角,就这样通过不断地“再流血”和“再长疤”,才逐渐地适应了社会。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力求书写属于新的一代人的精神自传,即除了一种“世俗关怀”以外,还有一种“深层关怀”,展现一种灵魂的本真状态。
小说前六章是那么单纯、明朗、美好,与后来“我”在金玉公司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陈雨嫣的出现,以及故事的不断发展,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在第十二章达到高潮时,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突出了他们内心中更多的彷徨和困惑。作者一反青春校园小说中那种虚假、空洞、苍白的理念化表达,而让青春生命的内在本真完全裸露出来,读者以至于不得不为男女主人公的分手扼腕叹息。正因为有这种生命与情感的滋养,以及真切和细致的质素,作者才有可能在笔下传达出某种普遍性和独特性。
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相互扭结、相互对抗,而又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当今的物质主义、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出示的是一个对外在形式的极端卖弄。《青春年少》则有所不同,譬如“我”的一路颠簸,从幻梦破灭的蒙城终于回归到童年的故乡固城,就具有了更多的象征色彩。“我”的不断呐喊、寻求和回归,便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肖雨胭是纯洁和高尚的。在作者心目中,她永远亲近光明、圣洁,而又远离黑暗与肮脏。小说无疑在通过一个并不复杂的言情故事来展现新的族群(处于校园和社会之间)的“动荡”状态,并试图在现实的功利、游戏和冷漠之中,表达一种痛苦无奈的抗争,恢复其真正美好的精神品质,具有了一种为人自身终极意义守护的深层内蕴。
前一篇:军艺青年作家廖建斌(李迎兵)
后一篇:李迎兵:一个婴儿“满月”的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