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从语感、技术等方面来看,‘80后’写手的作品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青年的作品前进了一大步,像郭敬明等人的小说,他们在结构语言上比较花哨,但内在的东西少,犹如一个空心人,缺乏思想内容的穿透力。”鲁迅文学院普及部编辑李迎兵认为,这种“撒娇文字”的特点与年轻作者缺乏生活阅历有关,这样的作品虽然畅销,但就像蒙在中国文学上的一张华丽的皮,也许几年或几十年后,这张皮剥落,对文学本身没有起到太多的推动作用。
青春写手们对文学写作的认识也让一些专家担忧。他们认为,一些美女作家把文学作品视为如同一只口红一样,只是一种文学消费品,不承认文学写作承担着更多的功能,只是为迎合市场,为生存而写作,这对文学的发展是无益的。
专家分析认为,文坛流行的低龄化写作与阅读的低龄化有关。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文化市场上看书的群体以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孩子为主,而中国将近两个亿的青少年,支撑了低龄化写作的市场。此外,低龄化写作也不排除缘自某些出版社的商业炒作。
(2006年1月16日《北京青年报》)
(编辑:王海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