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长小组 |
分类: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痕迹 |
前两次的自我成长小组从言语和非言语的角度作了自我体察,第三次的活动就是要做更深入的自我体察,价值观的甄别。
每个人在纸上回答四个问题。你最怕的是什么?你最不敢想的是什么?你最难忘的记忆是什么?你从没有告诉别人的是什么?
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每个成员写的速度很不同,有的人很轻松就写好了,有的人想了很久也不动笔,甚至不想写。这说明有的人很容易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了解它,表达它。有的人就比较难,要么是不容易走进去(否定或压抑),要么不愿意或不善于表达。这和来访者做咨询时的反应是一样的。
每个成员回答的问题几乎都是围绕家人的。大家说完之后,卢老师问:如果有一天,来访者说出对父母非常不敬的话,和你们自身的价值观相差很大的时候,你们会有什么反应?能否及时撇开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价值中立呢?大家的反应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我觉得要完全保持价值中立,不对来访者的价值观作评价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不把这样的评价呈现给来访者,也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任何东西的形成都有形成它们的土壤,如果把我们放在他们的环境里,我们也许也会和他们一样。所以,与其去改变来访者的价值观,倒不如去了解形成它们的原因,给与来访者最大可能性的理解和接纳。
这也许就是价值观甄别活动的意义吧。
前一篇:没有钱我们还能相爱吗?
后一篇:结构性家庭治疗训练班之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