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杰出公民”

(2021-07-19 21:08:21)
标签:

杂谈

分类: 亦物亦心
这几年很少看C西TV6,最近因为没片子看,就打开了试试,意外收获了两部好片。
米英瑞合拍的电影《贤妻》,以为是说外锅的家长里短,随便点进去瞥一眼,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事,诺奖背后的故事。
米作家乔·卡斯特曼教授获诺贝尔文学奖,老夫妻欣喜若狂。老头对老婆很好,获奖电话都要两个人一起听,恩恩爱爱的样子,狗粮撒了一地。
夫妻一起飞瑞典领奖,电影完美展示了诺贝尔奖之旅。瑞典对获奖者及其尊重,接待周到而隆重,诺奖的神圣,让得主貌似王上王。
于是想起了莫言和屠呦呦,我们那两位也是去领过奖的,那种荣耀和尊重,是否一样?他们的内心,是否起过涟漪?他们回来都没怎么说。
相隔一周多点,电影《杰出公民》播出,居然也是说诺贝尔文学奖的。
阿根廷和西班牙合拍的电影,一部小制作,拍得美轮美奂,悬念一环环吊人。
同样的价值观,诺奖的荣誉至高,人一旦获奖,就会光芒四射,应酬多得不得了。
《杰出公民》一开头,就是各种各样的回拒,都是些高大上的场面,获奖者却懒得应酬。性格和价值观特异,获奖者在获奖感言中就语出惊人,那些不讨人喜欢的话,为故事的演绎做好了铺垫。
然而他回绝了那么多的荣誉场合,却偏偏接受了阿根廷一个小镇镇长的邀请,经历了一场莫言式的折腾。
萨拉维是作家的老家,他在那生活了20年,又离开了40年没回去。用他的话说,他一直不想回去,但他的作品又从没有离开过那里。
镇长为他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赋予他镇里的最高荣誉“杰出公民”奖章,还为他塑了一尊像。
说实在的,阿根廷总统请他都不去,小镇的面子实在很大。
可惜面子不敌小镇的落后,尤其是落后的价值观,根深蒂固。离家四十年的作家,因为不肯随俗,很快就水土不服,里外不是人了。
镇里人说他“不爱镇”,专门揭露镇里的毛病,去讨好欧洲人赚稿费和奖金。连善良的邻居也狐疑,你为什么只说这里不好的,不说说这里的好?
一地鸡毛,作家处处碰壁,灰头土脸,刚落成的塑像被人泼了漆。他在狼狈逃窜中,还被人打了一枪。
觉得央视在短短的十多天里,接连放两部关于诺文奖的电影,不像是没意思的。尤其是《杰出公民》,很像我们这的语境。
想到了莫言,最近关于他的议论不少,措辞就如《杰出公民》的台词。是否有人在抱不平?
觉得莫言就是“杰出公民”,高密地方或瓷器锅的“杰出公民”。
网上喷子们对他的攻击,与《杰出公民》里对作家的批判,如出一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抢书店
后一篇:七月“烟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