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对人太好辨析
(2021-01-28 07:42:37)
闲聊时一位朋友说道:“不能对人太好”,我问为什么,他解释道:“你帮助太多人,他会认为你是应该的,不一定会感恩。”“为某些机构做事,他们认为你好说话,会利用你,轮到有好处时不一定能想到你。”我承认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对人好就没必要加上许多功利意识,付出就是付出,不必混杂许多回报条件。
积极心理学理念告诉我们,当出现负面认知时,可以选用奋发进取的、主动向上的、乐观豁达的、平和宽容的认知改变旧有的意念。转换意念即可消除负面认知的情绪和态度,从而以理性的、积极的意念来替代。看开事物,则冰雪消融、阳光灿烂,使心田得到温暖的滋润。
帮助别人是别人有心理需求,有求于你,是他对施助者的信任,世上还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可贵!这是心与心的交流,不能以金钱去度量。至于回报和感恩,那是被帮助者的自由,他人不必要求、不必计较。对施助者来说,既然是发自内心的善举,自觉自愿,不会在感恩戴德上要求别人。付出是为满足求助者的需要,他相信施助者的人品和能力,能够为其排忧解难。帮助他人也是施助者满足发挥个人专长、个人兴趣、人生价值的需要。即为别人,也为认同自己,一切顺其自然地发生,这与自私自利为个人打小算盘有本质的区别。
被某些机构所用也是一种需要,看似为某某单位,但单位所做的事情与社会密不可分,同样是在给社会添砖加瓦,这样的“利用”也是有意义的。类似的事情有报酬要干,没有报酬也要干,为社会奉献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是无限的。
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告诫人们“学会拒绝”,当他人或某些机构有所求时,一般不要轻易拒绝,有人求助毕竟是好事,尽力成全才是。如果有特殊情况存在,比如身体不适、手头有别的事情腾不开手、几件事碰到一起不可分身等,婉言拒绝都在情理之中。摆架子、看人下菜、拿人一把等则大可不必,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是永恒的道德修养。
“不能对人太好”是害怕伤害个人利益,这种担心是一种消极心理防御。这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对着镜子笑它就笑;你是善意的,帮他人解决急需,回馈同样是友好的;你持开放心态,回馈也是真诚的。帮人是美德,何须在意名利、何须在意别人的评价,自我满足就够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