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郓城书法泰斗曹克强先生

(2021-01-19 13:29:58)
标签:

书法

曹克强

泰斗

郓城

鲁西南

分类: 散文随笔

郓城书法泰斗曹克强先生

卢明

 

在郓城书坛,曹克强先生是个泰斗级的人物。如今,虽然他已经逝去,但他那充满个性的艺术作品留在了世上,他对书法艺术的历史贡献人们不会忘记。

景仰曹先生,是从少年时代开始的。那是上世纪70年代,父亲与曹先生同在县委工作,二人很熟,关系不错。每逢春节,父亲总是拿来曹先生写的春联。那时候印刷技术不高,更没有电脑文字,人们贴的对联,都是人工写的。曹先生书法功底深,写的字刚健有力,气势雄浑,深受人们喜欢。到了大年三十,面糊熬好,我便随着父亲,端着面盆,拿着苕帚,将那些精美的对联逐一贴到门上。从大年初一开始,乡亲们前来拜年、串门,看到门上贴的这些对联,总是羡慕不已。欣赏对联,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曹先生是县里的名人,谁能得到他的字,便很自豪。无论县城里还是乡镇,那些比较重要的建筑上,比如体育场、商店、学校,多能见到他写的字。大家都感觉,无论哪里,用上他的字才显示得气派。在郓城,曹先生的字,就象任红脸的戏一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名气很大。

1976年,为运送治黄石料而修建的黄河东银铁路郓城段铺通,第二年,车站值班室建好,请人写站名,便首先想到曹先生。对此事,曹先生欣然应允,认真地写了几份,让车站从中挑选,足见做事之认真,写字之讲究。车站领导从中选了一份,将“杨集站”三个大字郑重地塑向值班室的正中上方,成为车站的标志。我那时正在车站工作,幸成为这件事情的见证者。

和曹先生正式认识,是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他在宣传部,我在政法委,都在县委办公楼上班。 因为喜欢书法,又仰慕曹先生,所以,就趁便接近他,向他请教。有时去看他的作品,顺便问一些作品法、题款之类的问题。有时拿我的习作让他指点。曹先生为人庄重,不苟言笑,平时话头不多。他看到我态度诚恳,一心求艺,便愿意指出我书写的不足。印象最深的,是说我习字,有些笔划不到位。我对此话印象很深,此前自己写字比较随意,不太符合规范,这正是影响进步的障碍。从那以后,我注意认真临帖,努力让不到位的地方到位,才得以不断进步。曹先生还告诉我,要不断提高控笔能力,提高熟练度,所以,建议我经常用毛笔写字,甚至在工作中做记录也用毛笔。

后来曹先生退休,我们虽然见面少了,但也不断联系,在一些书法活动中,常常见到他。

父母装饰房间,想挂曹先生的作品,以使蓬荜生辉。那时曹先生已年愈古稀,我到曹先生家中说明来意,曹先生热情接待,说“你父亲要我的字,我很高兴写!”。过了几天,我去拿作品,曹先生便将写好的几件作品展示在我面前。作品一共三件。一件是中堂,写的江泽民的《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第二件是斗方,写了14个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第三件是对联:“泰山凭海能接日,寒梅杖节最凌风”。曹先生还在作品的右侧上款的位置,特意写上“金璋老友雅正”的字样。我将作品装裱后,挂在堂屋里,全家人都很高兴。时间过去十七、八年,如今这几幅字依然挂在家里。我母亲与曹先生同岁,不识字,却非常欣赏曹先生的书法。父亲去世后,母亲出门少,在家常常欣赏家中挂的那些字画,几次让我给读曹先生写的那幅对联母亲年届九旬,记不住,所以,常常让我一遍一遍地给他读。

这些年,县里组织的书法活动,有一些是诗书结合,让本地书家写本地诗人的诗词。曹先生写我的诗词就不少,在这样的互动中,我对曹先生的感情进一步加深。有些活动,比如纪念改革开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庆祝北京举办奥运会的诗,曹先生都是一首诗写几幅,除了送展外,还送给我收藏。

曹先生的书法,影响郓城几十年。在改革开放前,有文化的人少,写书法的人更少,曹先生的书法作品便在郓城独领风骚。那时,他的字个性突出,不用介绍,见字便知其人。他的字挺拔有力,雄浑强健,契合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取向,成为一个时期重要的文化看点。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书法的逐步兴,曹先生转而向传统学习,精练细研,书风有了全新的面貌,作品更雅,更耐品味,讲究更多,更受人喜爱。他的长处是贯穿始终的,比如,书法强调的力度,是他长期具有的直到他去世之前,这种雄强的笔力,都非一般人可比。曹先生精心钻研的韧劲令人赞叹。到了晚年,他还在认真地读帖、临帖。创作也是这样,他都是精研细构,从不随便草草写就。先生曾给我说过他创作一幅作品的过程:拿到内容,先研究字形,逐字找到最适合的写法,然后进行章法设计,最后才形成完整可以出手的作品。以耄耋之年,依然一丝不苟,这就是曹先生认真从艺的态度,这与他为人处世认真态度是一致的字如其人这几个字,在曹先生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曹先生德高望重,却从不自矜。我夸他书法笔力雄强、大气端庄,他却谦虚地说缺乏我那种洒脱飘逸。我知道,曹先生的书法艺术,足够我学习一生的。其实,他的字虽以正见长,但端庄中亦多变化。他的行楷书章法错落,结字轻重相间,真行间以草法,转换自然,浑然一体,很耐品味。

曹先生书品好,人品也好。他是领导干部,威望崇高,又技艺高超,但从不张扬,总是真诚作事,谦虚对人。对别人的作品,他从不随意褒贬。他爱书求的是书艺提高,绝不图名图利。对书法界一些不良风气,他从不沾边。他称得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曹先生热爱书法,为书法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他主动肩负起弘扬书法文化的重任,开辟了郓城当代书法历史,在鲁西南书坛有着重要影响。他除了自己从事书法创作外,还影响和带动了郓城整个书法界的发展,功不可没。在他的带动下,一批书坛新人成长起来,涌现出渠继伟、渠继忠、苏久芳等一大批后起之秀。晚年,他致于力郓城老年书画协会的工作,组织举办各种书法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行文至此,我想以一首赞曹先生的诗作结:

深耕郓城数十年,开辟书坛一片天。

笔力雄浑嵩岳壮,艺心精巧锦花妍。

名师挥手群英奋,新树成材枝叶鲜。

天命担当肩大任,先生伟绩万人传。

怀念郓城书法泰斗曹克强先生
                                                     (曹克强书法作品:王维诗一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