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蒋庙天爷爷庙的几块古碑
标签:
天爷玉皇蒋庙信仰郓城 |
分类: 生活情趣 |
大清国山东曹州府郓城县城南葛家营地方樊家庄重修天爷爷庙碑记
从来建修庙宇,期以妥神,报功德,俾祭享有常所也。先王制,祀典,祀山川岳渎,其生物利用于民者,莫不崇褒、隆祀享,以报德于无穷耶。
天生万物资始,其高明遍覆,化生无穷,尤为德莫与享乎。故无论君民上下、邦国闾里,均敬奉勿替也。
邑南三里许樊家庄,古有天爷爷庙,不知创自何时,修自何人。近年来栋宇倾圯,神象污秽,见者莫不恻然伤之。有善士樊桂明、史景占、闫凤祥、董杰隆之四君者,慨然动念,肩任修葺。又虑独力不胜,纠合邻村三十人有奇,于是共捐赀财,同力募化,并请女社,阅一年而功告成焉。此一举也,盖不独神像辉煌,栋宇壮丽,外复增筑墙,建山门,以视从前之规模,更为焕然改观矣。夫修造善事,非有创于始无以承于继,莫为志于前无以传于后。祥述善士之姓名,备记重修之子功,勒诸贞珉以垂不朽焉。
邑庠生孙超凡撰文
邑儒琇莹沐手书丹
纠首(名单略)立
岁次辛巳三月吉日立
铁笔:王怀斌
说明:该碑只有文尾的“岁次辛巳”字样,但上部部分文字缺失,看不到属于哪个帝王年号的哪一年。但可以根据其他信息推断出来。一是碑文起始,便写明“山东曹州府郓城县”,而郓城县是在清雍正十三年才由兖州府济宁州划归曹州府,所以,此碑只能立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之后。此后清代共有1761、2821、1881三个辛巳年。而立于该碑不远处的《七修天宫庙碑记》,历数了每一次重修天爷爷庙的准确时间,其中属于“辛巳”的只有一个,便是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由此便可准确判断,此碑是清朝道光元年立的,也是除创修以外,有记载的六次重修里的第一次重修。
关于“葛家营地方樊家庄”,据《郓城地名志》载,清代72里中,涉及葛家营的有三个,葛北里、葛中里、葛南里。在葛中里的11个村中,有天爷庙。这说明,此文中所说葛家营为里一级,而樊家庄是村一级,就象现在称程屯镇仝老家村是一样。碑立于蒋庙村,据《郓城乡村志》记载,现代的蒋庙村(现已为和平社区)本就包含以前的蒋庙和天爷庙不止一个村。至于天爷庙村与碑中所称的樊家庄的关系,应当是天爷庙村从前本就叫过樊家庄,天爷庙影响大了,便被改称为天爷庙村。《郓城乡村志》关于蒋庙的记载中,有樊氏“于明末清初(约1702年)由大人乡樊楼迁来”的记载。
从来立庙以祀神,祀神原以为民。为 众民生。盖日,天也。天心无私,惟善降祥,所望谒神者存善心,行善事,以悦天心,斯万福攸同焉。
吾郓之南十里许有庙一座,共咱为天爷爷庙,曰天则尊元二上也,曰爷则亲如一家也,盖即莫不尊亲之义也。庙宇不甚宏廓,而神极灵,佐群生。记有云:能御大则祀之。自建庙,附近村庄民和年丰,可见天心仁爱,早弥于无形,而能御捍之说,奚庸为天赞耶。
香社首门氏,平素皆吃斋好善,与众信女共感天爷爷之灵,极天爷爷之德,集资树碑,用若神庥,诚善辈也。爰为之记碑镌诸石,以垂不朽。
侯选训导刁兰祥撰文
南关廂社首樊张氏、闫刘氏、李樊氏、樊李氏、王孙氏(以下名单略)
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梅月谷旦
注释:
刁兰祥:郓城人,晚清文化人,参与修光绪十九年《郓城县志》并为之作序。
附:七修天宫庙碑记
天宫庙又为天爷爷庙,即玉皇大帝庙,始建于南唐。由于天宫庙已历有年,沧桑巨变,奈风雨无情,霜雪雾濡,而神堂蒸尝不护,祭祀乏然,善男信女唯恐庙堂世久年湮,故经历次重修以立碑志焉。天宫庙重修于大清道光元年岁次辛巳三月,三修于光绪十九年岁次癸巳梅月即四月,四修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梅月,五修于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五月,六修于公元一九九一年岁次辛未四月,七修于公元二零零一年岁次辛巳四月,故刻石为记。
善首:史衍信 史衍山 王秀春 侯春兰 杨凤荣
帮工(名单略)
公元二00一年岁次辛巳四月初九
说明:本人辨识标点碑文,意在文史研究,故只收古代碑文,不收现代内容。但本碑例外,因为它可以帮助标定道光年间重修天爷爷庙的年代,并且,对历次修庙的情况有一个系统的记载,对研究相关内容很有用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