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媵妾——媵妾的由来及区别

(2009-06-12 10:28:22)
标签:

媵妾

二奶

小老婆

古代

一夫多妻

杂谈

分类: 引用内容

  按:本文引自网络。

  媵妾的称谓通俗称呼就是“小老婆”。如严格区分,媵与妾两者还有所区别。

媵,是因为随嫁而形成的男人的性伴侣。《尸子》曰:“尧闻舜贤,征之草茅之中,妻之以蝗,媵之以英。”则虽属姐妹同嫁,但姐姐是妻,妹妹是媵,即随嫁者。媵就是后来的正妻之外的“副妻”,既现代意义上的小老婆。  
  应该说,我国在历史上很早便已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家庭.特别是在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家庭中,还存在一夫多妻制的形式,那就是媵妾制。

媵妾制是一种根据特权者和贵族们的需要而制定的婚姻制度,它不仅保证特权者和贵族们的特别权力,同时,通过这种权力的体现,达到对现实社会不平等的确认。媵妾制从一开始就存在于特权者和贵族等统治者当中,所以,它一直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相伴随,直到二十世纪上半期,这种与整个社会的婚姻制度极不协调的婚姻习俗,仍然存在于一些军阀和富裕者的家庭之中。

媵制在西周和春秋时非常盛行,但是,出嫁媵以侄娣的习俗仅盛于贵族之中。《独断》中说,皇上可以一起娶十二个女子为妻,就象大年中有十二个月一样,而渚侯可以娶九个妻子,这象征着九州。这即是现实的写照。

  出嫁陪媵,实行多妻制,对于过去的天子诸侯来说,目的是为了防淫、息妒,这似乎是非常滑稽的事,但古代人却很认真地加以对待。

陪媵制度寿终正寝是随着贵族阶级的没落,平民阶级的不断兴起促成的,但随着媵退出历史舞台,另一个角色妾又产生了。

  所谓的妾在《释名》、《汇苑》中都诠解为侍候人的、听使唤的人。

  妾在家中没有地位,没有名分,“奔则为妾”或“买则为妾”,她与家长只是奴婢与主子的关系,不能像妻子一样随着丈夫的身份获得亲属身份,父亲的妾可以许配给儿子为妻。家庭成员都叫主人的妾为姨太太或姨娘,她自己也像仆人一样,称自己的主人为老太爷、老太太或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少奶奶。只有自己所生子女有母子关系,才能直呼其名。因为妾的地位低下,以致她的父母、兄弟姊妹也不能与家长来往,即使来往也不以亲戚的礼遇相待。过去妾不能去宗庙,在宗法社会里只有正妻才能与丈夫共同祭祀祖先。妾死后也不被祭,有子的或作别祭,但不能人庙。从汉中期以后实行夫妻合葬,皆指嫡妻与丈夫合葬,妾则无份。妾的命运掌握在家长和正妻之手.可以任意处置。虽有法律规定,但法律也偏袒家长。总之,无论生前与死后,妾除了为家长履行生育奴仆之职以外,在家庭中既无宗法家族地位,也无法律保障。

妾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强行劫夺、媵陪、私奔、购买和受赠。

  强行劫夺。既通过部落、诸侯国间的争战劫掠的妇女,或通过强权强行从属下和民间抢夺而来的女子。

媵陪。在一夫一妻制确立的时代,在一个家庭里除了正妻之外的性伴侣,即使地位很高,受到丈夫的宠爱,也不会受到与妻子一样的待遇,她们都属于妾。媵嫁的女人在家里的地位高于妾,但仍然是妾的一种,只是在特定情况之下,媵可以转为正妻,而妾从礼法方面去看,是不允许成为妻的。能成为妻的媵是极少数人,因此,得势时媵上升为妻,势落则降为妾。私奔。《礼记·内则》规定古代的夫妇关系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就是符合当时的婚姻礼俗,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缔结的婚姻关系。“奔”则根据男女双方自己的情感需要而白已确定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不受社会、父母和亲属的承认。《左传成公十一年》载,鲁宣公的哥哥未举行结婚仪式就与妻子同居,因此说什么也得不到宣公夫人承认。致使这位嫂子在鲁国待不下去,只得另嫁到齐国去了。

  购买和受赠。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妇女的地位进一步被剥夺,那写因家贫或夫家犯罪而被籍没的妇女,因随意买卖而成了低人一等的妾。用金钱买妾的方式,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存存。至于赠送则更为普遍,在当时诸侯纷争,群雄并起。婚娴联络和赠送美女,常常成为一种外交策略和方法。秦武王为了安抚西戎,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山东诸侯国,一次就送给西戎首领一百名美女。燕太子丹为了使荆轲死心效命的为他刺杀秦王,不仅封荆轲为上卿,而且“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施也是由越王勾践进贡给夫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