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汉字繁简之争与周伟虎先生商榷

(2009-03-07 18:36:54)
标签:

周伟虎

简体字

繁体字

之争

趋势

欣赏水平

汉字规律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3月7日,周伟虎先生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汉字废简从繁时不我待》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c062250100c7mx.html~type=v5_one&label=rela_articletagpub#cmt_997118
 
  看到周先生的文章,有机会向他学习,有一个交流的机会,感觉非常荣幸。我觉得,周先生是在认真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不象有些人只是盲目地支持与反对,这体现了文化人的风度。各人有各人的观点,这很正常,所以,我很尊重周先生的观点。但,我不认同他的观点,其理由如下:
  第一,关于六法,简化字也没废六法,而且是考虑了的。它保留了许多符合六字的文字而没简化。就是简化了的,也考虑到六法的原则。比如样,简化以后,左侧不变,右侧仍然表声,这就是形声字吧?
  第二,汉字的简与繁,不关乎欣赏水准,只关乎欣赏习惯。正所谓萝卜小菜,各有所爱。一个女子当前,有人说美,有的说不美。我与是搞书法的人,与喜欢写繁体字。喜欢写繁体字的习惯,大概与临的帖子繁体字居多不无关系。有人说简化字稀,笔划不好安排。没简化的时候,不也有稀字把关。人,口,手,大,小,山,木,都不繁吧,别说今人,古人也汉把它的笔划加繁啊。
  第三,关于汉字的发展趋势。50年代搞简化字,正是顺应汉字的发展趋势而为的啊。我国古代就有大最尽收写简化字的,清末就有人提出文字改革。30年代国民政府也颁布过简化字方案。建国后实行简化字,促进全民学习文化的热潮。文字由繁而简,重在便利,重在表音,这也是趋势吧?至于孔子学院,应当学简化字啊,中国大陆用简化字,十三亿人在用,不能代表中国?联合国在用简化字,不是权威机构?应当适应趋势的是哪部分人,一看就明白了。
  第四,关于汉字简化的背景。56年公布简化字方案,是通过三天后《人民日报》就发布了。但,简化,延安时期就有议论,49年就有安排,52年就出了草案,多次征求意见,56年才发布第一批简化字。从时间上和操作上,都不是“几个专家匆匆而就”。先生提到“据权威统计,到2002年,中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1%,可以说扫盲任务基本完成。”这正说明了简化字的优势。现在全民用简化字五十年了,习惯了,你再恢复繁体字,岂不是又要全国拿出精力来再扫一次“繁体字”的盲?
  第五,关于阅读古籍的便利。经过五十余年,好多典籍都有了简化字文本,一般人读典籍,都不用去查宋版、明版书。至少,十三经,简化字版本每一样都有吧?重要的名著,也有简化本吧。至于非要看四十年代以前印的古籍原本,多数情况下,只有专门的学者才有这样的必要。而到了那一层次的学者,深厚的国学功底中,不应当缺乏对繁体字掌握这一环节吧。
 
附:周先生的主要观点:
一、反对者大都是和我一样不了解或者不甚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
二、反对者大都是和我一样不具有或者不甚具有艺术欣赏的眼光。
三、反对者大都是和我一样不关心或者不甚关心汉字的发展趋势。
四、反对者大都是和我一样不清楚或者不甚清楚汉字简化的背景。
五、反对者大都是和我一样不阅读或者不甚阅读中国经典的经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