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蕴的世界

(2019-01-20 16:16:47)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其实都是一个色相。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它们分别是触及、思维、造作、认知。这是一个自我的建立模型,当五蕴俱足,一个强大的自我逻辑就产生了,从此外界一切投射都变成了利剑,我们有了反击和反射的能力,这就是分别心和分别的来源和模型。
五蕴构成了自我,当然也构筑了世界。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
当我说爱你,你说滚的时候,我可能会失望,沮丧,嗔恨。这是爱吗?这是交易失败。
真正的爱超越概念,贯穿生死,这是菩萨的品质。我们需要太多这样的爱。
如果因为对方死了或者发生了某种变化,你的爱就消失了,你只是在做一场投资和享受对方的存在而已。
在很多年以前,我认识两个二十多岁的孤儿,我教授他们慈悲心。他们后来被介绍去做中医理疗行业的工作,两人几乎有相同的个性和成长路程。

有一天其中一个人告诉我,他生活的很痛苦,他不想从事这样貌似低等、尴尬的工作,他希望得到尊重,渴望优越的生活,他抵触别人任意一个眼神,不愿意听取任何一句关心的话,他讨厌品牌,并远离与时尚有关的一切,他认为那是一种折磨,他觉得自己活在了孤独地狱。我告诉他一句话:是你的苦恼把这里变成了地狱,你看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都很愉快,如果这里是地狱,它是一个救人的地狱。

他选择离开这个孤独地狱,成为了一名工厂工人。几个月后他又找到我,问我为什么那里的人都很坏,他们善长阴谋,相互伤害对方以获取生存或者快乐。我告诉他,你没有看到他们可怜吗?除了可怜他们身上也有值得合十的地方,比如他们很多人都是别人的父母或者别人儿女。当你看到这些你还认为他们很坏吗?

后来他找到了第三份工作,是一个饭店的服务员,这一次我主动找到他告诉他:你过去的所有的工作都没有任何世俗的看法,不同的人赋予不同的定义。认为他们高尚的活在欢喜里,认为他们恶劣的活在分别中,认为他们可怜的活在了慈悲中,一个现量的存在可以是多个法性维度的共同存在,我们就是活在不同的维度折射里。
很可惜他的阿赖耶识选择了否,由于他的强烈的分别心,嗔恨和贪欲也与日俱增,后来由于借了高利贷还不上自杀了。
一年以后另一个孤儿出身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我给他起了名字叫自明。他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问他,你的奋斗之中为什么没有嗔恨和妒忌?他说:你不是告诉我们,那些都是魔术师的道具,控制我们产生情绪吗,我们的目标不是慈悲圆满的过完这一生吗?
在那一刻我的眼泪出来了,王学已经自杀一年六个月了。而你依然平安喜乐,不要感谢我,要感谢所有往昔的自己。由于你的慈悲的观想,你的五蕴之中充满着善良和柔软。你在娑婆之中实现了当下超越。这是一件十分殊胜的事情。
西方有些心理或魔术实验,他们用连续的场景催眠被实验者,导致这些人产生厌世和自杀的情绪。而有些通过某一个漏失洞彻了这场魔术实验的人就无法被牵引。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经历一场关于自我的魔术表演呢,而我们又是不是扮演了让别人迷失的魔术角色呢?当你炫耀高级手表的时候,我们同时也成为了别人五蕴炽盛的颜料。


在心经的解读之中我们讲了,由于五蕴建立的强大逻辑,我们多数人都活成了一个轮胎的样子。看到四条腿的工具我们升起了桌子的念头,并且马上出现它是否是一个干净的桌子的想法。看到鸟笼子我们无法在将它与鸟儿分开。看到漂亮的女性我们马上从三十六个角度定义它,甚至进行糟糕的幻想。看到一堆金子,你早就躺在了香车美人的徜徉之中。然后我们是如此希望占有这一切,当无法达到这样贪欲,我们会嗔恨,抱怨,然后又衍生出罪恶。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心就是这样,受想行识的编织是如此的迅捷,它像一张大网一样将我们与本来的寂静割裂开来。形成另一个自相续的、逻辑的自我。它就像一场迷惑性很强的幻觉,我们通常认为那就是固定的,不变的自我,我们误会这个自我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基于我们的心性有无明的因子,我们很容易去忽略事实,就是无论如何我们也找不到一个不变的关于自我的个体。事实上一切和自我有关的名相的安立,都像暴露在空气中的糖果一样,正在经历着无常的变化,而无常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倾向,它就在那里,直到我们看到一颗糖果已经软化挥发消失干净,无常是这样的清楚明了,我们全部选择忽略它。


有了这样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自我逻辑,我们希望它带给我们未来、希望、安全和真实。我们把一切希望建立在这种无常变化之中,就像把一切生命的意义保存在一片抓不着的大雾之中一样。所有基于虚无的自我的执着都将破产,所有基于五蕴的负面的造作都是亵渎生命。


 五蕴:看清这一切的时候,所有射来的利剑都变成了鲜花。

2

关于五蕴的见地
很多人高举出离的旗号走进学佛的世界,他们发愿再也不回来,一定要远离娑婆。厌恶当下世界如同一个不满足的老人讨厌死亡那样。他们像盲目的士兵,选择没有目标的逃离,他们没有意识到战场就在自己身上,是无处可逃的,所有有“色”的逃离决然不是正确的出离心。认识不到心与生死轮回的关系和真相,你是无处可逃的。


如果当下的所在一定是恶的,就像一瓶真切的毒药那样,无论你用哪一种方式饮用都会中毒。我们是毒药的一部分,毒药怎么可能会有变成蛋糕的可能?这个当下世界究竟是阿修罗道、天道、净土还是娑婆,永远只和你自己有关。


自我成就了分别的存在,这种分别也超越今生而存在。如果我们生生世世都在分别、贪欲的挣扎里,那个超越生命的所在,不就是南瞻部洲吗?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超越生死超越自相续坦然欢喜的所在之中,那不就是你生生世世寻觅的天道吗?如果你可以从自相续中出离,真实融入到自性之中获得本空的觉受,因而对没有出离的众生生出法性的慈悲,你不正是身在佛国吗?

是五蕴带来的分别,对法性本质认识的缺失,造作成就了南瞻部洲的维度存在,还是南瞻部洲是一定的、不变的、永恒的,它就是一个接纳众生的固定不变的存在?如果它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佛陀诸行无常的法印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当今天许多学佛的人在定义南瞻部洲和须弥山位置的时候,像一群孩子在讨论外星人的冰激凌味道那样,我们讨论的有可能仅仅是人类世界的冰激凌,与外星人的雪糕无关,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外星人是不是喜欢吃雪糕。


生为人道一定是苦的,娑婆世界一定是苦的,包括一定要逃离这个地方都太过片面。因此抱着学佛不要再回来某个地方的人可能要重新认识,我们的目的是超越五蕴、超越生死、超越轮回,不是树一个敌对的所在,如果你要超越就一定要认识到这些,它们都不是敌人,它们都是成就你的菩萨。它们的最终使命是教会你解脱和超越,如果你认识不到可能会因此走向另一个叫做地狱的极端,被嗔恨包裹,被贪欲折磨。所以说它们是菩萨,我们知道八地菩萨是通过示现自然灾难和痛苦来度化众生的,现在你了解这一位叫做五蕴的菩萨了吗?


 五蕴:看清这一切的时候,所有射来的利剑都变成了鲜花。


当我们在学佛的时候一定不能抛弃四法印的教授,如果一个探险者丢弃了指南针的指引,他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错了,盲目地走下去可能没有结果,甚至充满了危机。诸行无常是根本教法,一切都在无常的法性之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物体,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事物出现过。


就像白菜的微妙变化在每一个刹那进行,直到我们的眼睛看到它腐烂了;比如一个坚硬无比的石头也是在每一个刹那的变化之中,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它似乎风化或者钙化出现,它的重量和颜色也在进行着极细微的改变;比如我们三十岁的人体,也在每一刹那经历细胞的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没有一个不变的当下自在的人体出现过,因为昨晚和现在的人体包括想法必然是不同的,哪一个是当下自在呢?还有那些看似真理一样的现量呈现,比如一个五公斤重的石头,到了真空的环境它居然只有几克重,它甚至可以轻的飘起来。比如一个成功的富有名望的商人,在他的邻居眼里他有可能是一个爱到处撒尿的流氓。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投射的嫌疑,这就是无常。


它当然也涵盖五蕴、人道、地狱、南瞻部洲和须弥山等一切概念和所在。它们作为一种超越维度的现量存在于每一个当下。有了不同缘起和习气的熏染造作,才有了地狱、或者南瞻部洲的临时安立,如果没有另一方的成就,这些概念都没有了。


众惑所生,用一个譬喻来说明,如果一个房间布满了抑郁的黑和喜庆的红颜色,那么对于分别只能看到黑色或者红色的色盲者来说,他们对于同一个房间的定义和觉受就是不同的。鹿苑精舍有一种训练叫做看到别人的好,其实是在真实的超拔自己,这种超拔未来会贯穿死亡。


如果一个地方或者一个生命存在着一定性,那么无常和改变就无法建立,如果一个人一定是恶的,就不存在救赎的可能性。五蕴的本质是片面而且自我的,它的本质是无常,五蕴带来的对境的认知就是一场魔术和戏剧。我们通常拿着爆米花看一场电影,很少有人拿着爆米花去处理一场纷争,我们时刻被五蕴迷惑,被对境的利剑击中。

 如何走出五蕴

六根带来的知识和见解,形成看似合理的逻辑,它们相互交织串联形成一个自我的错觉。像是一件毛衣披在了无染、纯净的自性之上。但我们必须清醒,毛衣不是我,毛衣武装了我们,让我们产生了盲目的自信,盲目地趋向毛衣带来的错觉中。如果有人评价你穿了一件好看的毛衣,你会很高兴,如果你的毛衣沾上了泥巴你会不顾一切去除它。我们生命中每一件事从此与这件毛衣有关,我们的生命被困在这个围城了。


如果你生命的意义仅仅在于不断更换的毛衣,那么你会被它深刻牵引,往复造作,生死不得休息;如果你将毛衣视作温暖你的工具,你就能感受温暖;如果你将毛衣视作苦的、恶的事物,你将被苦厄包围,你就身在地狱,生死亦不得休息;如果毛衣再也不能干扰你的世界,你将是菩萨。


有人扔来烂泥巴,就用它种金莲花,你可以欣赏莲花获得愉悦。有人扔来烂泥巴,你视它如同大便一样肮脏糟糕,你越擦就越难以承受。

现在我们讲如何利用佛教的教授来突破五蕴的桎梏。佛教深刻剖析了心的实质,心脏是一个物质的脏器,物质本身不具有情感。心的实质其实是上一念和下一念的连贯。心的实质其实是五蕴编织的自我的错觉,那是一个自相续显露。而在自相续的掩盖之下,还有原本无染的、清静的、不动的、无相的、无分别和二元对立的心性所在。它很真实,就在那里。


我们从无染和纯净中来,我们从一出生眼耳鼻舌身意的初次建立,这个无染的心性就开始被沾染和覆盖,它像叶子一片又一片落在雪地上,又像空气密布在天空之中,从此我们不同以往的觉受开始建立,我们还没有获得无染的经验和觉受就会牵引到不断覆盖的树叶和不断交织变化的空气之中。我们迷失了,如同在死亡中阴遭受的被幻象驱赶和迷失一样,生和死又有什么界限呢?


我们被学习和积蓄的经验主导,念头和逻辑持续不断,再也找不到原来具备的纯净,就连睡觉和休息,也被自相续占据,如何回归寂静和无染呢?那是我们本来就有,也必然会随之而去的,那就是佛性,来时既有,也必然籍此回归,那是家唯一的路,那是彼岸基于众生最大的慈悲。可是修行的人和迷失的人,你找到方向了吗?


古来证得的圣者,无不强调慈悲,慈悲和菩萨从来没有分开过。那是因为见性开悟的圣者证得的时刻发现,那来自心性和佛性的加持以及觉受是如此的超越:大乘佛教用“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来形容这样殊胜的时刻,也用慈悲喜舍来形容这无量无别的觉受体验。


那是人类世界唯一能靠近它的文字,慈悲和超越的体验是不相违的,当我们修持慈悲的时候,我们距离那里最接近,也会因此最终走进和融入那里获得开悟解脱,那就是佛教所说的行菩提、最终走进究竟菩提的过程,那就是戒定慧,那就是见定行的过程。


而因此五蕴和随之成就的对境成为了菩萨,它让你更加慈悲。因为慈悲,五蕴带来的一切烦恼早就成为菩提的种子,它们帮助你解脱。帮助你遇见菩萨,成为菩萨。


生命没有留给你多少懂事的时间,不要学会了这半生已经过去了。

脱离法性慈悲的修行是不可取的;

脱离心的前行的修行是不可取的;

如果这个世界上还剩最后一个外道,一定是那些停留在心外执着中的人们。
希望今天回去能把五蕴当成菩萨,而不是被五蕴当作玩具。

把五蕴当工具或者菩萨的人是圣者,被五蕴驾驭的人有可能是苦的,就是一个轮胎。


这个五蕴世界永远不可能欺骗你,它就在那里,欺骗你的是你自己对于现量基于自我的依赖。


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众生只要回到清净识,即是成佛。


走吧 走吧

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世事无常

不管玉树临风的他

还是玉手芊芊的她

月下霓虹繁华

黄昏风吹雨打

那都是往世的代价

更是五蕴的幻化

放下吧

再不能红尘里苦痛挣扎

端着水晶杯的毒酒作乐啦

无论海角天涯

独看潮起潮落

我们总要学着自己慢慢长大

回头吧

那个痴心就是这个真心的它

走吧 走吧

点燃自己那朵光明的心花

传播给一切时空的你我他

3
彼岸即是此岸,此岸一旦解脱即当下自在,永恒自在。惟解脱者虽居自在地,而不舍众生,是为大慈。愿携众生一起究竟解脱,是为大悲。


要脱五蕴毛衣,非下玩命功夫不可。有朝一日脱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因为四大分解的极度痛苦,故须从今日心底发愿真心解脱,祈祷诸佛菩萨护佑,时时对境不生心磨练自己,并广修善行积累资粮,如此历练,即便这辈子没成功,只要走在那条正确回家的路线上,无论乘坐高铁、大巴、飞机,纵然一路上有风雨会晚点,坚信总有一天会到家!

国家提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以为,我们要有修行自信。

五蕴的厚毛衣是自己花费了多少劫的时间一层层编织的,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各位亲别怕,拿出小时候拆玩具装不拢被老爸痛骂的天赋技能来,说干就干!拆完一根是一根,拆完一片是一片,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裸露毛衣里头那颗最初的真心!

有个著名的佛教名词:放下。教导大家要放下一切,放不下呢?那就全然接受。以今生为起点,不管好坏,果报现前都平和接受,因为那都是往生自己造作的。然后,从此,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为来生打造解脱的基石。

慈悲是大德的无量无私心怀,加持似光明普照,但若是一遇大小问题就祈祷老师加持,那就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美味的蛋糕要自己吃下肚才能饱,讨厌的污垢也要自己清洗干净才能回家。

老师说:两个人在一起,总有念头起伏的,不算真安静,殡仪馆那些躺着的才是,所谓太平间。以禅宗大德的开示印证:修行必须做到活死人,那才有点相应。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起步的方法,对境不生心。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举个例子:据说生孩子,是女人这辈子所经历的最大痛苦,那几个小时,撕心裂肺还是死了好的感觉,很多女师兄一定有过。但是当你看看宝贝活泼成长,亲都亲不够,爱都爱不完,请问:那你现在还痛吗?

虽然有男女性别的不同,但是五蕴形成的心理,遇到的情绪烦恼差不多都是一样一样的。如果我能一直观照并扭转自己的这类习气,那他人的情况,也是一样,好比观看镜子里的另一个我,正好对照修正。我们先把镜子擦干净,然后打破自己的这面小镜子,无边的时空当下呈现。道家管这个叫天人合一,佛家的名词叫明心见性。

老师回答某位师兄说念佛持咒都一样,能解脱都是好办法。紧张的工作中,我们可能做不到,那把碎片时间用佛号咒语填满,不等于减少各种恶念恶行的生起纠缠时间吗?对啊,果然念佛法门有殊胜之处。是不是比对境不生心来得简约好办?但我想到一个问题:西天佛国那边的风景很高大上,每人的莲花宝座很美,据说还全球包邮直通车,如果,不把自己往生以来欠的债还完,能出国去幸福自在地定居否?

有句话说: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其实,修行人,更要对自己狠一点,不在自身贪,嗔,痴,慢,疑上下刀子割肉,怎么会进步?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哦。又有句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密宗的米勒日巴,禅宗的虚云等祖师,他们的传记,那真的是替众生吃尽了苦,换来了最终的无上道果。打坐,磨练生理。观心,磨练心理。俗话讲: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那么,我觉得,一切不以修心为目的的修行都是耍马戏。般若无关文字,以手指月,手指非月。
什么是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不是一群逃亡的人,佛教徒不是全世界都为你担心、时刻需要被拯救的人。佛教徒很幸运,他们是一群发现自身光明而具备菩萨品质的人。佛教徒从来不是形式上的信徒,而是心灵之道的受益者。他们是一群超越的人。
他们是不会飞的超人,他们勇猛而有力量,慈悲而光明,超越而又平凡,这才是大雄佛教的追随者。

佛教徒不是胆小鬼,不是限制狂,不是追星族,更不是一场大家参与才能构成的牌局。佛教从来都是重视心灵的解脱,从来都是超越“自我”执着的引导者。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超越自我,是诸佛教;慈悲圆满,是诸佛教;无相自在,是诸佛教;回归如来者,是诸佛教。
      五蕴是这样的:我们借助生命的笔触,粘了娑婆色相世界的颜料,按照经验调试搅拌,画了一幅蒙娜丽莎,或者海盗船长。我们怎么能够因此爱上它,或者嗔恨它呢?我们会把它放在枕边或者钉在墙上批判吗?不会,因为它是假的。当我们从画面出离获得超越的时候,我们是如此的安静和理性,并且清醒地看待这一副画。

对“自我”的依赖和执着,像是一个每年花几万块买化妆品涂抹面颊的女性,她们乐此不彼的掩盖和修饰自己,但无常依然存在,她们卸妆的时候不得不面对这一切。而关于自我产生的情绪和逻辑以及无数个“我认为”本身也建立在无常上。
就像我认为一个美国巨星非常炫酷,但是有一天看到关于他的卑劣报道,这种自我的认为就崩塌了,这家伙居然是个混蛋。直到这一生走向终结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太糟糕了,我们仅仅是在各种想法中走完了一生。

念头和分别在轰炸我们,时刻在提醒自我,搬运自我。我们在(道理)轰炸中疯狂寻找,企图用那些新一轮念头的轰炸来平复自己,那只不过让轰炸行为更加充满立场,更有理由,发出更大的声音。

正是因为有了五蕴和一切自相续的存在,证悟和超越的生命状态才更加具有诱惑力。娑婆世界的众生祈求证悟和超越轮回,和一个喝了半年咸水的孩子渴望吃一口冰激凌一样。
证悟不是一个坏孩子换了一所学校,从此就成为了标准的好孩子。如果我们本身没有获得超越,换一所学校有什么用,那甚至让他变得更加糟糕。如果他本身获得了超越,换什么学校,当下就是最好的环境。内在是上师,内在是佛,内在是彼岸。

一切相见都是久别重逢,很高兴再次见到你。他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这句话居然是真的。
根据佛陀开示的缘起理论,我们知道所有现量的成熟和显现都是往昔因缘成就的。因此所有陌生的见面都是久别重逢,并不是一句妄语。包括今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个时间出现在这里,都是缘起牵引而来的,在这个时间你有可能在北京忙着工作,而他有可能远在重庆吃着中午饭。而当时间切到这个点的时候,你们居然同时出现在了彼此身边,所以你们应该相互握手说一句:好久不见。
希望看到视频(文章)的人也应该对身边的人握手/拥抱说一声,好久不见。

(本文系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茶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