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与“有我”是两个不同的宇宙时空
(2018-11-07 15:07:01)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全凭心意用功夫”是说万象在心,心生万象。佛法不在纸墨上,更重心里去悟……
当我们保持意识,念头就无法滋生。
念头是黑夜,意识是阳光。是我们的意识度我们的念头,不是佛度,本是自度。离生死离的是念头,出轮回出的是头脑,消业障消的是妄想。
走出头脑不要缔造地狱。修行就是来到当下,当下是无我,你在评判,你就活在过去。你评判自己,拒绝接受自己。
虫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暗物质维持着虫洞出口的敞开。虫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婴儿宇宙连接起来,并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虫洞也可能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时空隧道。
意念创造实相
专注的力量和秘诀
在危难的时候爆发的力量难以想象,可以排除一切杂念,绝处逢生。影片中有画圆圈的修炼,体现了专注这个概念。一个事情不断重复就会修炼成功,但往往很慢。法理通透,要相信能成功很重要,修炼的这个过程是修炼专注的过程,要先学会专注的技能,再去学习就可以变快。所有链接高维都需要专注,当置心一处,不管是哪,都可以产生高维能量。
一切造作都在成住坏空规律里
所以世间法又称为有漏法,又称为有为法,有作为有造作,可以给人类提供贡献,可是不彻底不究竟。在智慧不圆满的基础上,要想达到一个圆满的结果是不可能的。一切有为,一切造作,它必然有成功的时候,一成功它会存在一个时期。但是,过一个时期它又变化了,所以都是在成、住、坏、空的规律里边。
一切有为法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一切万物,只是现象,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只是其中最关键的而已,离于现象,才能证入本质,成就佛道。
科学都是基于现象的,故它永远不能让你解脱,只会束缚住你,世上只有佛法才是基于本质的,基于自心的,故能超越生死。我相,即在五蕴法中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有我之所有;
你把自己扔到地球人的认知系统里,就像把自己扔进地狱,你对自己多么不仁慈啊。从所有的认知系统里出来吧,了解那些系统,但不属于任何一种。这就是一位佛的存在位置,他住在那里。去,与佛同在。靠的是自己的意念。这需要专注,需要你跟你的内在意识一体,没有任何知识的干扰。
所谓修行,实际在修进入自然空性的状态,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是因为我们有“执”,就是对“有”带着“执”。这“有”是怎么来的呢?只有你不执念的时候,你才有可能超越一切像。这一个直觉从哪里来怎么产生的呢?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具有能向宇宙下载智慧和创造力的人。
当我们活在二元世界的对立里,是比较,对立,让我们很痛苦,让我们有分别心。我们在人间关系中,永远在二元对立的争执中,内在的光明和阴暗面在纠结,对立,比较和抉择。实际上应该是中性的,平衡的。有阴必有阳,心理有取向的时候,一定有是非对立存在,当我们放下是非去认知,就会有更好的视野,一切都圆融无碍。
"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愉快是心理的最佳状态,它既不过于兴奋,又抑制和冲淡了不良情绪。书法与健康的关系,必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黄帝内经》指明"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并提出"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影响人最大的因素是情绪,所谓七情六欲致内伤,是疾病来源的绝大部分。七情既是生理现象,亦是心理活动。
实际上,空性是万有,但它不执于有,它会在有中,呈现各种的有,但它不执在任何一个有上,所以体会到那个梦境是一个特别有禅意的,就是,把这个宇宙的一切,万有都呈现出来了。然后,这个万有呈现出来以后,你又能够在万有中,可以和任何一个“有”合一,但你又不执于任何一个“有”,这是空性。
空的境界,只有当下才体验到,那个体验特别好,人过去的所有所谓的快感,加起来都不如在那个当下的那种感觉。
所谓修行,实际在修进入自然空性的状态,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
是因为我们有“执”,就是对“有”带着“执”。这“有”是怎么来的呢?
是由“念”叠加出来的。“念”就是一个宇宙能量波,一念一众生。
当你对一个念执着的时候,这念就开始叠加。一叠加就形成干涉,就开始有像,继续叠加,这个像就越来越复杂,最后就构成我们现实的万事万物。
当你执这个念的时候,它就会投影出万事万物来。所以,只有你不执念的时候,你才有可能超越一切像。当然,一切像都可以由你任意去演化。
当你自己内在能够真正不断的提升的时候,你的内在在创造环境,这时候你对外境已经不在乎了,外境再嘈杂,你在那个环境中,你依然可以静得下来,依然可以和你自己内在在一起。
进入投影源靠什么?靠的是自己的意念。但是我们为什么回到现实你又做不出来呢?
这是因为现实我们构建强悍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我们的知识系统已经把这些东西锁定在这个定义上了。当你能够突破三维认知,真的全然突破三维认知,超越的时候,你真的可以在三维空间去造像,造你想看到的像。
这需要专注,需要你跟你的内在意识一体,没有任何知识的干扰。
所以这些年,关注心灵的、关注内在成长的人明显加多,但这里边是有差异的,内在自由度高一些的人,看到这个比例就更高,他更没有挂碍的进入自己更高的深层空间,而三维的东西,可以全然的放下。还有一些人呢,他不明白,若即若离,在判断、在犹豫,因为他看到三维境界是真实,他觉得其他境界是虚幻的。还有的人,拼命想往这个沉船上把自己捆紧一点,多占点地。所以,这就是在这个转折期,每个个体的选择不一样。更高维度的一种生命状态是什么?实际上,这样的人是在分享中在验证自己内在的本自具足,他在付出的时候感觉那种喜悦、自在。
有些人是超越这个时空之前就觉悟了。有些人则是在这个时空,随着这个时空转变的时候,他迅速觉悟,迅速一下醒过来了。在这之前,还天天物质、还天天情感、还天天折腾某些事呢。然而走过这些,他突然明白那些东西都不过是三维空间,有限空间里蚂蚁玩的事,跟人应该关系不大了,该享受人该享受境界的东西了。其实,就是转念。他再看这些经典智慧说的全是真理呀,全跟自己的内在是相应的。其实不用在乎外面的人,只在乎自己就行了,因为,所有的人是自己投影出来的像,不用想让别人明白,你自己明白了,你投影出来的世界就是一个明白的世界。
前一篇:学习发现和使用清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