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头脑愈好,遇到的问题就会愈大

(2016-01-16 14:09:40)
知名的丹麦籍哲学家齐克果(Soren Kierkegaard)写了一本书《或此或彼》(Either/Or),那本书讲的是他自己的生命经验,他说他永远没办法决定任何事情。每当他决定要怎么做的时候,另一个做法总似乎才是对的,要是他决定采用另一个做法,就会换成原先的做法看上去是对的。他一直都没有结婚,虽然有一位女士与他十分相爱,她央求他娶她,但是齐克果说:“我得好好想一想,婚姻是大事,我不能马上就答应或是不答应。”结果他一直都是单身,直到带着他的问题过世,享年四十二岁。

他只活了四十二岁,他一辈子都在与人讨论、辩论,却从来没有找到终极的答案,意思是这个答案不会有对等的另一个极端。他一直没有当成教授,尽管他已经填妥了申请书,而且他的资格是最好的:他有许多本书十分为人所推崇,那些书相当具有重要性,一个世纪之后它们的内容依然能跟得上时代,丝毫不会落伍。他将表格填好之后,一直没办法签下名字,因为“或此或被”……到底要不要去大学教书?当他过世之后,那个表格在他住的小房间里被发现。

他曾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下来好几个小时,只为了决定要往哪一个方向走!整个哥本哈根市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人怪异的行径,小孩子们为他取绰号“Either/Or”,不管他走到哪里,街上的顽童会跟在他的后面大叫他的绰号。他的父亲眼见他这个样子,便在自己死前将结束的生意做了清算,把所有的钱搜集起来汇到一个户头里,安排每个月的第一天让齐克果收到定额的钱,这样他这辈子日子至少可以过下去……说来你会惊讶,有一天,在某个月的第一天,当他去拿走最后一笔摊付的钱之后,就在他回家的途中,他带着那最后一笔钱,倒在路上死了。那么做是正确的事,因为,过了这个月他能做什么?

他写书,但不知道是否该出版,他留下许多未出版的书,那些书的价值很高,每本书里对世事都有着很深的洞见。对于他所写的每个主题,他都能写到最根本的东西,连小地方都巨细靡遗……他是个天才,但是他是个头脑的天才。

头脑就会有那样的问题,你的头脑愈好,遇到的问题就会愈大,头脑没那么好的人,还比较不会有那么大的问题。通常是天才的头脑,才会卡在两极之间,而无法做抉择,他会觉得自己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我从来就在告诉你,头脑的本性就是会进退两难,本来就会处在两极之中不上不下的。除非你能远离头脑,观照它所玩的一切把戏,不然你无法决定得了任何事情。即使有时候你不管头脑,迳自做下决定,事后你一定会后悔,因为你所没有选择的另一半一定会在你脑海里盘旋不去,你会想:也许那才是真确的选择,而你做了错误的选择,现在又没办法知道,说不定被你舍弃的选择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就算你真的换了选择,情况也不会有所不同,现在轮到你所换掉的选择在困扰你。


我以前住在某个村子里,我的房子对面住着一个金匠。那时,我常常就坐在他房子的前面看东看西,我开始注意到他有一个习惯引起了我的好奇,每当他把店门锁上之后,他会再把锁按个两、三次,确定是否真的锁上了。有一天我从河边回来,他刚刚锁好门,正准备要回家去,我对他说:“可是你还没有检查!”

他说:“检查什么?”

我说“你还没检查你的锁!其实他早就检查好了,我看见他拉了三次那个锁,只是,我现在因为他那样而出现怀疑的习惯,头脑随时准备好要……

他对我说“也许我忘了,我必须再回去看看。”于是,他走回去再检查了一次。那变成了我的乐趣:不管他去到哪里,可能是在莱市场里买菜,我会跑去跟他说“你还在这里做什么?你没有检查你的锁就出来了!”

他会放下手上的蔬菜,然后说“我马上就回去,我要先回去检查锁。”甚至是在火车站,他正在买票,准备要去某个地方,我会跑去告诉他“你在做什么?你的锁!”

他说:“老天,难道我忘了检查?”

我说:“对啊”

他说:“这下走不成了。”他把火车票退了,跑回家去检查他的锁,但是要再回去搭火车已经为时已晚,火车早就开走了。他信任我的话,因为我总是坐在他房子的前面。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人们会对他说“你要去哪里?有没有检查过你的锁了?”

最后他对我生气了,他说“一定是你在散播这件事,因为我走到哪里都听到大家在讲锁的事。”

佛陀发现了一个大不相同的角度,只要观照你的呼吸——吸气进来,呼气出去。有四个观照的点。

静静地坐着,只是开始看着呼吸,感觉呼吸。当吸气进来时,这是第一个点;然后,吸进来的气到了某个时候会停下来,停止的时间很短暂,这是第二个观照的点;接下来,气转为呼出去,这是第三个观照的点;等气完全呼尽时,在它短暂停止的时候,这是第四个观照的点。然后,吸气又再度开始……这就是呼吸的循环。假如你能够观照这全部的四个点,你将会对这么一个小小的过程所产生的奇迹感到惊奇与惊叹——因为头脑不在了。

观照不是头脑的特质,观照是灵魂、意识的特质,观照一点都不是一个心理过程。当你观照的时候,头脑停止了,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头脑会经常介人,开始玩起它的老把戏,于是你忘了观照;但每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不必觉得愧疚或罪恶,只要回到观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观照你的呼吸,头脑会慢慢、慢慢地愈来愈少介人。

当你能够连续不断观照你的呼吸达四十八分钟,你将会成道。你觉得很惊讶——真的只要四十八分钟就好了吗?因为你以为这没什么难的……不过是四十八分钟!这件事非常不容易,光是在四十八分钟之内,你就已经沦为头脑的受害者不知道多少次了!只要拿一只手表放在你面前试试看就知道,一开始你连六十秒都没办法保持观照,才六十秒而已,不过一分钟的时间,你会陷入昏睡许多次,完全忘记观照这件事,手表和观照两件事你都忘掉了。你被某个念头带到远方,然后突然间你想起来……你看了一下手表,发现已经过了十秒钟,你有十秒钟的时间没有在观照。

但是,渐渐地,这是个秘诀而不是练习,渐渐地,你将会吸收这个秘诀。因为当你观照的那几个片刻,你是那么地优雅,那么地喜悦,一旦你体尝到那些片刻时,你会想一再地回来,没有任何目的,只是纯粹为了存在的喜悦、为了活着呼吸。

头脑是一部美丽的机器,当我独自一个人,没有对人说话的时候,头脑就不在了,因为它是一个串联你我的媒介,当我独自一个人坐着时,头脑并不需要工作。
我根据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在反应,我所依循的是我内在的需要,你们无法强迫我做任何事情。你们要欺负我,非常好,我希望你们觉得心满意足了,因为你们做得很好;但是就我而言,我并没有接受你们的欺负,除非我收下,否则你们的欺负并不构成任何意义。”

当某个人羞辱你时,你必须先成为一个接受者,你必须收下他所说的话,只有到那时候你才能有所反应,可是,如果你不接受,根本不为所动,保持距离和冷静,那对方又能奈你何?

学会观照,认识你自己,让你的能量集中于你意识的中心,而不是逻辑思维本身,因为过多的逻辑思维只能带来纠缠。头脑从来都不是果决的,这不是因人而异的问题,而是头脑天生就优柔寡断。头脑运作的方式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试图找出正确的路,这就象你闭着眼睛想找出门的位置,当然你就会觉得悬在两极之间左摆右荡,你,永远会处在二选一的情境,因为头脑的本质就是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