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与朋友谈谈情绪……
(2015-04-20 22:15:04)当两个人有矛盾时,其根基是情绪。如果有一方会照顾情绪,那么事情就好办了。所以,当一方能照顾到另一方的情绪,那么事情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无论哪一方能照顾到对方的情绪,矛盾的事情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们两个人在争吵时,总是认为对方不讲道理,却没有认识到,不是道理的问题,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情绪。所以,当道理讲不通的时候,就不要讲道理了,那就讲情绪吧。在没有情绪的情况下,好像道理都是能讲得通的。请问,谁会去做错误的事情呢?
情绪,是个说不清的东西。我有个认识,情绪就是大脑意识不了解的,能支配人的东西。请问,谁知道人是怎么走的路?心脏是怎么跳的?呼吸是怎么进行的?这些系统,也有自己的保护和行为机制,而这个机制,是大脑不能明白的,也不好明白,明白了,也无法控制,因为,你一控制,它就乱了。气功中的走火入魔,我想就是,人试图想控制呼吸等身体的状态,控制的结果是,它们罢工了,交给你大脑了,结果,就是,它们不会自动运行了,也就是走火入魔了。
森田疗法,也就是走火入魔的反向操作。放松,把任务归于系统自己去管。
情绪,也就是系统自己的思维和自我保护。它跟大脑逻辑未必一致。情绪需要控制吗?我看还是像森田疗法,顺应情绪。让情绪感觉安全舒服了,它自然会放松,顺应逻辑了。
感觉这个地方有困惑。情绪,假如我们了解了这个情绪,可是,它未必合逻辑,未必合理性。我们怎么还先顺应它呢?比如,孩子因为情绪做错了事情,他不承认错误,我安慰了他的情绪,能让事情改变过来吗?这正是我想说的。我说,情绪安慰好了,他的行为也就会改正过来。怎么讲呢?事情是这样的,情绪,它都是有道理的。不信,你如果按照情绪的思路思考,它似乎就会给出那个所谓“错误”的答案。
这样的,情绪逻辑的开始未必是对的,可是,它派生出来的逻辑是正确的。比如,我怕演讲,你给我讲什么道理,都无法克服,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就是怕演讲。那就从情绪入手,或许,以前,我在人面前说话,出了点错,被人讥笑,被父母责骂。我就得出一个情绪逻辑:在公众面前讲话,我不行,风险很大。当你顺应我,说,我理解你,你很不舒服是吧,那你是什么感觉?澳,那件事情让你觉得很羞耻、很不自信是吧?那不能怪你,那是人家的错,人人都会犯错,那件事情伤害了你,那些人该向你道歉的。你就原谅他们吧。他们讥笑你,父母责骂你,并不代表这方面你不行……,这样,情绪得到了安慰,反而不用那么多的道理,我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情绪逻辑,是在小时候,大脑还不成熟,事情还不能有很好地理解的时候,接受的“道理”。也可以说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种比较直接的简单的,对无法理解的事情的“理解”。
新服从于旧。当我们现在的逻辑跟以前的情绪逻辑不符合相违背时,人就会挣扎。因为以前的逻辑是基础。或者,当大脑显性逻辑跟情绪隐性逻辑相违背时,人会很不舒服。这样的人,就会易怒、悲伤、抑郁等负面情绪。根据这样的推理,我们可以设计做个简单的实验:当你认为某人是好人时,我却偏说他不是好人,不让你跟他交往。按照正常的逻辑,不交往就不交往吧,或者还是正常交往,并不会多增加交往,也不会更亲密。可是,这样的做法,实在不能让人明白的是,反而会促进你们的交往。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就是正面来的。父母的反对,反而会促进小两口的紧密。
所以,如果你不能破解一个人背后的情绪逻辑,那你讲的所有的大脑逻辑,都将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为什么?因为这两个逻辑出现了冲突,当事人会感觉很不舒服,会愤怒、悲伤、发火、对抗等。是什么导致了糟糕的结果?是情绪,是对抗和愤怒。好,对抗和愤怒,怎么会促进一个人往错误的路上走呢?他为什么不不对抗,就顺从了呢?是这样的:当两种情绪出现了冲突时,人的第一感觉是消除这种冲突,不然,如果顺从了父母,心里的冲突并不能解除,会很不舒服。所以,他会不顾一切去寻找破解之道。破解之道是什么?最简单的,就是去做那个所谓错误的事情,好好地理解一下,好好地感受一下,看看到底错在哪里。
关于罗密欧朱丽叶效应,我们可以举个反例:假如,一个人根本就不喜欢另一个人,你去阻止他们交往,不会出现罗密欧朱丽叶效应。或者,他认为另一个人无所谓,你去阻止,恐怕,也不会出现所谓的逆反心理。
为什么,赌博,你越反对,他越赌博;为什么?玩电脑游戏,越阻止,他就越玩得利害。告诉你,赌博和玩游戏的人,都有自己内在的情绪逻辑。如果你反对的理由,根本跟他内在的情绪逻辑不一致,那只会导致他更加地深入。那该怎么办呢?首先,尊重他们的情绪逻辑,尽量地理解和倾听他们的情绪逻辑。然后,在他们情绪逻辑的基础上,修正和弥补他们的创伤,从别的地方来安慰他们。另外指出这样的做法有不对的地方。
一个老太太迷上了整容。专家好像根本不谈整容的问题,而是问她有什么心结,有什么痛苦,有什么问题。结果,老太太讲了自己的不幸婚姻,以及女儿的死,让她感觉很愧疚之类的。专家就针对她的心结,帮助她,让她恢复正常。然后,整容问题就解决了。当时,我看了这个节目,感觉它很勉强,人家明明是要解决整容问题,你却整了个婚姻不幸、儿女情长来解决。最后好像生拉硬扯地联系上整容问题。我似乎搞不明白迷上整容,跟她的那些心结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么说,不管你求助什么问题,我只要找个心结解解,都能解决求助的问题?
根据我上面的理论,我们看出解决情绪逻辑的重要。确实,情绪逻辑会让人走向外人明知错误的道路。按照情绪逻辑,一个人会先解决情绪逻辑,即使人们都说这样做是错的,她也要去首先解决情绪逻辑,那就是,不管对错,先让我的情绪逻辑走走,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许多人,说不出情绪逻辑,或者不愿意说,因为,他认为说了没有用,自己根本解决不了。不过,
可喜的是,绝大多数人,在表达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到他的情绪逻辑,如果你愿意细心地感受,就能抓住。一旦抓住,就尊重它,安慰、理解,会让他说出更多这样的情绪。
找到了情绪逻辑,往往人们不知道怎么办。根据我的经验,先尊重、理解、顺应。这样,能让这种情绪逻辑显现在那里,给你品位它和找方法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