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艾尔曼
(2008-12-28 21:07:46)
标签:
杂谈 |
-
- 他发现催眠的程序可以是在很快、很短暂的时间内就可以让个案进入催眠状态,他对于催眠状态的经典诠释就是“催眠状态是一整意识状态,它跳过了批判机制,并嵌入了一项选择性的思维念头”。
- 对于心因性病症的治疗,采用催眠分析(Hypnoanalysis)的方式,找出造成个案病症反应的最初起因,进而让个案对此初始事件重新认知,因而达到病症的治愈。
- 认为某些较严重的心因性行为异常,如果使用直接暗示的方法来做治疗,其效果的持续性有限,虽然在当下会有治愈的反应,但是可能还会在未来的不定时期症状又复发。
- 全身深度麻醉的病患,其听觉依旧是存在的。艾尔曼强烈建议医生在做临床术时,旁观者或是协助者除非是了解催眠,否则应在语言上保持严谨或尽可能不要出声。他是从一位课堂上医生的病患所得到的启发,那是一位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女士。这位女士在手术前的情绪好端端的,但在手术后却开始有不明疼痛的反应,医生检查不出有什么不对劲。而在催眠中,这位女士说出了她在手术中听一位医生所说的一句话,那位医生说:“看看这个胆囊,在这之后她就会不一样了”,然而,这位女士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的潜意识解读却是“我觉得在那手术之后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不完整的女人了”,就因此在麻药退去后,身体就开始产生不明疼痛反应。
- 艾尔曼发现可以使用人为引导的方式来产生“催眠昏迷”,也就是“伊士戴尔状态(Esdaile state)”,也发现了如何让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个案立即清醒过来。
- 他将催眠应用在睡着的人身上,将个案从睡眠状态导入催眠状态,他称此技巧为“催眠睡眠(hypnosleep)”。
- 艾尔曼将催眠以及催眠分析技巧,有效的应用在临床医学上,有效的处理了诸如口吃、忧郁症、肥胖、恐惧症、过敏症、酗酒....等心因性症状。
-
在一九0八年,艾尔曼只有八岁。艾尔曼的父亲在当时认识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催眠师,这位催眠师专门表演一些令人惊叹的催眠秀。在那一年他的父亲得了癌症,这位催眠师知道了他父亲因为癌症而遭受极度的疼痛之后,来到了艾尔曼家,进入他父亲的病房,过了几分钟之后,他父亲的疼痛就这样消除了。在那之前,艾尔曼总是只能坐在门边听他父亲痛苦的呻吟声,然而在催眠完毕之后,他不但进去见到了父亲,而且还和他父亲玩了起来。那是他父亲最后一次和他玩,艾尔曼一直记得,是那位催眠师造访了他家之后,让他父亲的疼痛消失了好一段时间。
几个星期之后,艾尔曼的父亲过世了。但他从不会忘记,他的父亲在过世之前得到了解脱,这对当时的医生来说,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个事件触发了艾尔曼对催眠的兴趣,并且想持续去深究催眠。
不久之后,同样的那位催眠师给了艾尔曼一个和他一起表演的机会,他让艾尔曼在一旁担任助手。那位催眠师告诉舞台上的被催眠者们,说艾尔曼会去摇晃他们的手,并且当他去摇晃他们每一个人的手时,他们会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艾尔曼就如法泡制地开始摇舞台上每一个人的手,而他们也真的进入了更深的催眠状态。在那场表演之后,艾尔曼尝试着去帮他的母亲、兄弟姊妹、学校同学做同样的动作,期待产生同样的效果,当然,一次都没成功过。一开始,艾尔曼不了解是哪里发生了错误,就去图书馆里找有关催眠的书,这些书似乎都认同一个共通观点,那就是采用凝视的方式是一项有效的催眠方法:这些书的作者们指出,你必须让被催眠者凝视一个明亮的物体,并持续进行三分钟至两小时不等,为了是要让被催眠者进入出神的状态。
但是艾尔曼发现父亲以及那位催眠师,都没有使用发亮的物体来做催眠,所以这则教条式的观点困扰了他,而艾尔曼试着去盯着灯光看,最后只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盯着灯光看一小时,是很无聊的事。
艾尔曼因此去询问他的眼科医生有关这件事,眼科医生对他讲述了一些眼球运作的道理,之后他了解如何不经由长时间凝视而让一个人眼睛快速疲劳的方法,也能在几秒钟内做到使用凝视亮光技巧持续二到三小时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艾尔曼在十四岁时因某个原因放弃了催眠,但是他还是继续不断地研究催眠这个主题。他经常在晚上躺着分析他使用催眠做了些什么,他疑惑为什么能造成一些现象发生,而这些现象很显然的是前人所没想到过的,艾尔曼一直在疑惑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
艾尔曼早期时很渴望做舞台表演,他生性外向,而且喜欢站在观众面前的感觉,做一些让观众觉得很神奇的表演。他成了一位表演者,也成了一位音乐的爱好者,他开始写歌,但那些歌从未流行过。而他所写的其中一首歌最后被W.C.Handy所采用,之后艾尔曼来到了纽约,并且心想在W.C.Handy的指导下成为一位有名气的作曲家。刚开始他和Handy一起工作担任播音员,不仅播放Handy的歌曲也播放艾尔曼的歌曲。
艾尔曼后来在广播电台得到了一份担任写歌的工作,并兼任CBS的表演以及制作人,那时候他并没有靠催眠过活,而且也没有跟任何人提及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一九三七年时,艾尔曼为电台构想出了一个节目,名字叫做大卫‧艾尔曼的休闲嗜好会客室(Dave Elman’s Hobby Lobby),在节目做首播时,导播告诉我说:“我们准备让这个节目的首播造成轰动,什么是可以用来在空中播出而且很轰动的嗜好呢?”,艾尔曼就告诉他,他刚刚收到一封从费城写来的信,是一位印刷员写的,他声称他的嗜好是催眠,并且他可以提供透过广播将坐在其他房间里的人给催眠。
那位先生来到电台后,艾尔曼对他做了测试,发觉这人还不赖,但唯一的一件事就是他说他必须花三到六分钟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催眠步骤,艾尔曼怕他花超过三分钟的时间会使得这个节目变得很无趣,所以给了他一个试播的机会,而在那次试播里他可以在三分钟内完成催眠程序,所以就让他正式在空中播。之后得到全国听众热烈的回响,并且这个节目在一九四一年时得到各种最具戏剧性的广播奖。艾尔曼的老婆在那时候担任他的秘书,她观察到他和那位催眠师的互动,看到艾尔曼表现出的催眠知识远胜过那位催眠师,就鼓励他朝此发展。
从那时候起,艾尔曼偶尔会在一些慈善会或是酌收少许费用的场合做催眠表演。有一天艾尔曼在纽泽西的Passaic为一个知名的弟兄会组织做催眠表演,那场演出非常的成功,当晚在那里有很多医生,并且有一些医生要求是否能和艾尔曼聊一聊。那些医生表示说,他们已经研读过了催眠,并且试着把催眠用在他们的医疗或牙医的工作上,但却得不到成功的结果。那些医生还说,在舞台上的受试者中就有他们的病患,他们曾试着帮那些病患引导进入催眠状态,但都失败了。那些医生就询问艾尔曼,是否他们还有不知道的催眠知识,艾尔曼则告诉他们说:“很显然地,我们在研究催眠上采取了不同的角度,如果你们能从我学习的角度去研究催眠,你们会和我一样做得很成功的。”,而这些医生随即请求艾尔曼来教导他们催眠,但是艾尔曼当时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及背景可以教导这些医学领域的专家们。
然而有一次,艾尔曼去参加了某个医生们的催眠研习聚会,很讶异地发现这群潜心学习的医生们得到的竟然是一些错误的观念,那位教他们的老师对于所教授的催眠却不甚了解,而且,错误的催眠观念已经在很多场的演说中像教条一样地散播出去了。艾尔曼心想,如果这就是这群医生们学习催眠的方式,确实是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他就着手准备了催眠应用于临床及牙科专业领域的课程,而为了医学的发展,艾尔曼就开始了催眠教学
-
- 《Hypnotherapy 催眠治疗圣经(暂定)》。出版社:Westwood Publishing Co.。中文译本由陈泓仁翻译,目前正在筹备出版中。
《Hypnotherapy》内容大纲:
- 第一章 我早期的重要发现
- ‧完全被麻醉的状态下是可以听见声音的
- ‧两种形式的性无能及性冷感
- ‧在使用催眠时用语的重要性
- 第二章 为什么我开始教授催眠
- ‧医学临床上对专业催眠知识的需求
- 第三章 如何研究催眠
- ‧接受逐步的催眠教育
- 第四章 有关催眠的一些有趣事实
- ‧早期的实验者,例如梅斯麦(Mesmer)及查考特(Charcot)观念的误谬,以及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对后世催眠的影响
- 第五章 握手技巧
- ‧催眠的本质
- ‧握手引导时的观察、闭眼、批判机制、选择性的念头、催眠中的征状、自我暗示,以及如何做自我暗示
- 第六章 刚开始的引导说明
- ‧与个案建立亲和感
- 第七章 二指闭眼法及催眠用语
- ‧针对小孩及成人的催眠用语
- ‧催眠中的测试
- ‧如何给暗示
- 第八章 把催眠当作药物麻醉的辅助
- ‧亨利‧蒙罗(Henry Munro)医生的重要发现
- 第九章 数不尽的催眠引导方法
- ‧马奎斯普西格(Marquis de Puseygur)发现催眠里的眠游状态
- ‧如何达到眠游状态,以及如何做测试
- 第十章 清醒催眠与清醒暗示
- ‧此两种现象的差别
- ‧清醒催眠及清醒暗示的定义
- ‧在清醒催眠时如何给暗示
- 第十一章 清醒催眠的应用
- ‧何时以及如何使用清醒催眠
- ‧小儿科以及其他科,使用“神奇点”暗示来做皮下注射
- ‧由案例故事来做说明,使用清醒催眠让个案的意志从绝望想死,转变为强烈求生意志
- 第十二章 眠游状态(somnambulism)及复合暗示(compounding of suggestion)
- ‧催眠中较深的深度
- ‧深化技巧
- ‧假性眠游状态与真性眠游状态的差别
- 第十三章 伊士戴尔状态(the Esdaile State)
- ‧詹姆士‧伊士戴尔(James Esdaile)医生的发现
- ‧探索麻醉
- ‧催眠中的昏迷状态(coma)或是伊士戴尔状态
- ‧错误观念
- ‧第一个刻意产生的催眠昏迷状态
- ‧伊士戴尔状态的优点
- ‧如何产生伊士戴尔状态
- ‧如何测试
- ‧如何唤醒处于催眠昏迷状态的个案
- 第十四章 催眠应用在分娩及外科手术
- ‧催眠前的谈话
- ‧实际催眠过程
- ‧催眠用语复习
- 第十五章 催眠应用在牙科
- ‧瞬间麻醉
- ‧过敏性牙齿问题
- ‧磨牙的改善
- ‧假牙问题
- ‧牙医师的报告
- 第十六章 口吃
- ‧处理口吃的临床方法
- ‧口吃的起因
- ‧个案实例
- ‧一份治疗过程的逐字稿
- 第十七章 肥胖
- ‧肥胖的起因
- ‧个案实例
- ‧一份治疗过程的逐字稿
- ‧催眠节食
- ‧肥胖记录报告
- ‧群体治疗
- 第十八章 恐惧症与病态的恐惧
- ‧治疗过程的逐字稿以及个案实例
- ‧意念运动反应(ideomotor responses)
- 第十九章 过敏症
- ‧认识哭泣综合症、气喘、花粉热、荨麻疹等症状的意义
- 第二十章 忧郁症
- ‧了解忧郁症患者以及他们的症状
- ‧自杀、癫痫、同性恋
- 第二十一章 催眠分析的回顾、实施与应用
- ‧头痛
- ‧更多的牙齿问题
- ‧脾气暴躁
- ‧失忆症
- ‧个案实例
- ‧治疗过程逐字稿
- ‧精神宣泄与回忆
- 第二十二章 从睡眠导入的催眠─催眠睡眠(Hypnosleep)
- ‧催眠睡眠以及实施方法
- ‧治疗过程的逐字稿
- ‧一位医师在催眠睡眠中的情感宣泄,说出在手术麻醉时的鲜明回忆
- ‧催眠睡眠的使用,以及进一步观察在完全麻醉下听觉的无意识反应
- 第二十三章 医生们经常提出的一些问题
- ‧酗酒、烟瘾、毒瘾、尿床、止血……等
虽然承受着巨大的身体折磨,他却是我们遇到的最懂得感谢生命的人,他这方面的人格特质,大大地增添了他身为一位治疗师和老师的说服力。
1919年,在美国一个农场,一场凶猛的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袭击了一个17岁少年,令他全身陷入瘫痪,除说话和眼动外不能做任何事情。
男孩的妈妈请来了三个医生,他们都对她说,没有指望了,你的儿子活不到明天了。
他们这样对妈妈说,这太残忍了,这个男孩对自己说,他一定不能让医生们的断言实现。
于是,第二天医生们到来时,他不仅活着,而且精神更好了。他们对此感到惊讶,但他们接着又对男孩的妈妈做了一个残忍的断言:你的儿子就算能活下来,也永远站不起来了,他会终生瘫痪。
同样,这个男孩决心不让医生们的这个可怕断言实现,他又成功了。过了数年后,他不仅站了起来,还在一个夏天,靠一艘独木舟、简单的粮食和露营设备以及一点点钱,畅游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这个男孩的名字叫米尔顿·艾里克森,他后来成为享有催眠治疗大师,可以说是这一神秘领域的无可争议的No.1,也被认为是短程策略心理治疗的鼻祖。
潜意识给了他答案
艾里克森17岁开始的康复过程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这个奇迹是怎样得以实现的呢?
首先是,他第一次深刻地领会了什么叫暗示。
暗示是催眠中的一个重要术语,通常意义上,催眠师会通过暗示来影响个案接受自己的诱导。
什么叫暗示呢?艾里克森回忆说,三个医生断言他活不到明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暗示。假若艾里克森接受了这个暗示,真的相信自己活不到明天,那就可以说,三个医生对他成功实现了催眠。
尽管当时还不是什么催眠大师,但艾里克森清晰地知道,这是三个医生不经意中想将他们的意志加在他身上,他决心挑战这个暗示,而他成功了。接着,医生们又发出第二个暗示——你永远站不起来了,他一样决心挑战这个暗示。他又成功了,与第一个挑战相比,这一挑战历程更艰难,而其中的细节也更为引人入胜。
艾里克森的妻子伊丽莎白说,艾里克森感染脊髓灰质炎后,他的妈妈和一名护士悉心照料他,而这名护士还发展一种办法,采用了一连串的热敷、按摩和移动瘫痪的四肢刺激艾里克森的身体。
但更重要也更激动人心的是艾里克森的独自探索。尽管不断遭受命运的一系列打击,但艾里克森对他内在的力量一直保持着全然的信任。他深深地相信,意识层面的他并不知道该怎样康复,而他的潜意识深处会知道,所以他令自己的头脑和身体放松下来,而向着潜意识深处说,我有一个想站起来的目标,请你帮我一个忙,请你指引我该怎么办。
潜意识果真给了他答案。在全然放松状态下,他的心中映现出一幅画面:他儿时摘苹果的一个画面。
这个画面是真实的画面,他儿时的确曾这样摘过苹果,当时他非常快乐非常享受。
这一画面无比生动,细致入微,他的手缓缓地伸向苹果树上的苹果,似乎被分解成了一系列的细小的动作,而他只是全然放松又非常专注的情形下去体验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手和身体的移动。
这个摘苹果的画面不断在他心中影响,而他则不断去体验每一个细小动作中手和身体移动的感受。
几个星期后,这一画面中牵扯到的肌肉恢复了轻度的行动能力,它们可以做这一画面中的动作了!
接下来,他不断重复这一工作,每当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康复目标时,他都将自己交给潜意识,请潜意识帮自己一个忙,而潜意识也总是不断映现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它们可能是类似摘苹果这样的一个画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者是其他,但都能指引他达到康复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只须积极地听从潜意识的指引。
前不久,我在广州莲花山学习艾里克森创办的催眠治疗方法,授课老师斯蒂芬·吉里根博士是艾里克森的得意弟子,吉里根说,在这一康复过程中,艾里克森深深地懂得,意识或头脑中没有答案,如果他问头脑“我该怎么办”,那么他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每当他问自己更深的内在的潜意识时,潜意识总能告诉他答案。
这一整个自我康复过程,是一个深深的自我催眠过程,它的威力以及其中的丰富体验,后来成为艾里克森发展自己的催眠治疗办法取之不尽的资源。
艾里克森17岁开始的脊髓灰质炎的故事是一个传奇。不过,对艾里克森而言,类似这样的传奇也未免太多了一些。
他患有色盲、音盲、阅读障碍……
艾里克森是色盲,他的视觉只能对紫色有感觉。他还是一个罕见的音盲,听不到音调的变化,没有办法欣赏正常人称之为“音乐”的东西。
他有严重的阅读障碍,到了16岁时才发现,字典是从A排到Z的。小时候同学给他起了绰号“字典”,因他常常数个小时就是在看字典,同学以为他喜欢看字典,却不知道他不过是在找一个字,因不知道字典的排序,他每次都是从第一页开始,逐个字逐个字地找。
好像是,相比正常人,他与世界沟通的许多通道都被关闭了。但是,他从未抱怨过命运,并反而因此打开了正常人所没有的一些通道。
既然只对紫色敏感,那么他就坦然享受一个“紫色主义者”的生活,穿紫色衣服,用紫色杯子,在紫色的办公室里工作,在紫色的家中居住……
6岁时,他走过一个教堂,教堂里很多人在进行合唱练习。因是音盲,他听不到他们合唱的音乐,他只是纳闷,这一群人发出这么奇怪的声音,为什么却那么快乐?他看着看着,找到了一个答案,哦,他们在一起呼吸,呼吸的节奏是一致的,所以这么快乐。
于是,从6岁起,别人给他讲话,他就和别人一起呼吸。譬如老师讲课,他不去听老师讲什么,而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呼吸,老师看着他,他就点头,发出“嘣嘣”的声音,这声音是踩着老师呼吸的节奏而发出的。别人都无法理解他到底在做什么,但有一个人和自己呼吸的节奏一致,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和谐。
这种节奏感成了艾里克森催眠的重要基础。在莲花山学催眠时,吉里根教我们去和个案的呼吸保持同节奏的呼吸,我们要花很大努力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艾里克森从6岁起就可以很自然地做到这一点了。
甚至阅读障碍也帮助了艾里克森。16岁时的那个冬天,一天中午很冷,他待在地下室里用字典查一个字,突然间,仿佛一道白光照亮了整个地下室,艾里克森刹那间明白,原来字典是按照字母从A到Z排序的。那一刻,他深深地感谢内在的自己,把这个讯息留这么久才让他发现,因为这让他对英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无数次的逐字查询的路上,学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