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抑制可由短暂而强的刺激所引起

(2008-12-13 00:02:55)
标签:

杂谈

例如母亲哄小孩儿睡眠那样,总是一样的语言,重复的动作。这种情形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这就是说:“一定的皮层细胞对一种长期持续作用的外来动因发生反应,以致疲劳,并转入抑制状态。如果皮层的其它活动点没有对抗作用,抑制过程就扩散开来,引起睡眠”。这一理论在对我们进行所有的关于人体抑制性的研究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皮层细胞具有非常迅速的疲劳性,因而能快速地转入抑制状态。这恰好与脑低位部分的细胞在同样条件下的坚韧性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先看探究反射促进抑制的过程。

有一条狗,属于高度的抑制型。它是一只非常胆怯而驯顺的动物。这条狗被用于胃分泌实验,因而必须在实验架上站立许多小时。当时看到,它在这种情况下从未入睡,而呈清醒的姿势,安静地站在实验架上,几乎毫不动弹,只是偶尔小心地换脚。但这不是感觉缺失。它对呼名发生了反应。然而,一旦它从实验架上放开,就立刻陷入难于置信的兴奋状态。它尖叫,猛力冲撞,而且无论用什么方法,不管是大声呼叫或棒打,都不能制止其兴奋,“它变成了一条完全不认识的狗”。但是,只要让它在室外走动几分钟,就立刻变得同从前一样,自己走进实验室,跳到实验架上,又站着不动。

 

 

 

同样的情形也见于我们人类。中、小学生刚下课时。总是又跳又唱地跑出教室。但几分钟以后,并没有拉上课铃,人们大多都回到教室,或独自写字画画,或安静地坐着。

上述现象的最简单解释是“把它看作短时间的正诱导,接着是长时间高度抑制以后所发生的兴奋爆发状态”。癔病患者所以一方面常常有高度抑制的现象,另一方面却又有兴奋发作,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有这么一个实验。一条狗原先被用于条件反射实验,从未在实验架上睡眠过。这以后,它第一次被带到许多观众面前,来公开表演某些有关这种反射的实验。这样的一个它所不习惯又很复杂的环境,显然对于狗发生了强烈的抑制作用,它呆住了,并有轻微的发抖。在给条件刺激时,和平常一样发生了分泌效应,但并未摄取喂给的食物。其次,经过相当短的时间后,它就在课堂内的实验架上睡着了,睡时骨肌完全弛缓。显而易见,此时强烈而不习惯的刺激直接引起了大脑两半球内的抑制。最初是部分的抑制,仅存在于运动区域中,以后变成完全的抑制,并扩展到了脑的低位中枢。

可见“抑制可由短暂而强的刺激所引起”。由此帮助我们理解了用惊吓暗示法所引起的催眠效应。用短促而强烈刺激可迅速建立起条件反射而利于我们的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