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儿童心理专家的讲座笔记
(2008-10-02 22:35:28)
标签:
杂谈 |
首先,专家讲儿童咨询分为发展咨询和问题咨询。她主要讲问题咨询的,就是孩子出现问题了怎么办。这主要是三个方面,学习方面、情绪方面、障碍方面。对0-13岁的孩子是儿童心理保健,主要是对家长来谈怎么解决问题的,13-18岁是心理辅导,解决问题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18岁以上就是心理咨询,主要是针对孩子了。孩子在8岁以前完成智力和各方面能力的80%,8-25岁只能提高20%了。
什么是儿童心理就是正确的感觉和行动。如果感觉和行动正常,就没啥心理问题了。小宝宝生下来都是无意识的反射,但是要经常训练,因为它是主动动作的前提。这些无意识反射倒一定月龄就会消失,如果该出现的反射不出现,到一定月龄改消失的反射还存在,就是有问题了。(这一部分有笔记,但我宝以经过了这一时期了,如果大家觉得有必要在整理)
主动动作里先讲大肌肉动作,这里我记得比较杂。
笑,宝宝出生21天以前会笑的智商很高能在140以上,21-40天之小间会笑很正常,40天以上的可能发育就慢或是有些问题。这个笑是自主的笑啊,睡梦中的不算。
爬,宝宝至少要爬够3个月,先练抬头锻炼颈部肌肉,这样后学习的时候注意好,小宝宝睡觉要用枕头,因为这可以保护颈椎,长大后预防颈椎病。不要怕宝宝哭,他不会爬的时候,让他趴着会吭吭,不要紧,如果大哭了在抱起来,家长也不要表情紧张,要不孩子会感到委屈。笑眯眯的安慰一下说宝宝勇敢等等。有的宝宝每半小时喝一次奶,每次喝30ml,累死大人,不好带,就让宝宝多趴有了活动量,饿了就会好好吃奶了。
听觉,小宝宝不要听太多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还有好多儿歌,而是要多听听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小鸟叫声,小狗叫声
嗅觉,让小宝宝出生后就闻一闻巴巴的味道,和香香的饭菜做对比,在闻到巴巴就会皱眉头了,这样长大了就不会玩巴巴了。闻一闻各种味道,保持嗅觉的敏感,花香啊、草的味道啊,只要不是化学香水的都可以闻闻。
触觉,触觉不好的宝宝怕黑,胆小。这样的宝宝尤其是剖腹产没经过产道挤压的,最容易触觉不好。可以挤压宝宝,就是紧紧的拥抱每天2次。为什么有的宝宝爱打小朋友,其实是因为触觉不好,打人一下,别人再打他一下,接触两次。可以给宝宝用电吹风用最小的热量一档吹吹皮肤,要注意安全。可以捏一捏,摇一摇,扎一扎,用三明治,滚蛋卷的亲子游戏来改善。可以用旧的干净毛巾来擦身体。
注意力:多玩水、玩沙子、玩倒豆豆、倒水;练习拍球、抛接球,先练习出声数数,在练习不出声数数。这时在练手眼配合,手脑配合,注意力集中,为上学做准备。
语言能力:小宝宝的时候就应该让他适当哭哭,一天2、3次,每次10-20分钟,可以锻炼肺活量。要先学元音发音,学动物的叫声,再学词,然后一一对应物品,多练习接话茬。不要让宝宝在3岁前背大量的无用的东西,比如背首都、国旗、学太多儿歌、认字,这回挤占了思维的空间,没有用处的。
对于宝宝怎么进行性教育,相信大家都不太清楚。其实是让宝宝安全的渡过各个时期,家长应该满足宝宝的需求。
0-1岁是口欲期,这时候宝宝能够吸吮就能满足了,应该让他满足这种要求。比如奶嘴的孔不要扎的太大,喝奶倒是痛快了,一会儿就喝完,但是没有时间吸吮,也没有锻炼口腔的肌肉。这时候吃手是正常的,到2岁半以前吃手都是正常的。家长洗干净宝宝的手,让他去吃。
1-3岁时肛门期,这时候宝宝能够正常大小便就会很高兴。所以宝宝尿裤子、拉裤子,不能恐吓他,羞辱他。要慢慢引导他大小便。国外是这样,如果在别人家尿了沙发,我可以给你洗沙发、赔你沙发,但是你不能说我家孩子,否则以后性方面有问题了,你负责。
3-5岁是对生殖器感兴趣。这时候宝宝会对自己的、异性的生殖器感兴趣。他们会玩当医生打针的游戏,打针要脱了裤裤,往对方屁屁上打啊,其实是趁此看看。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在宝宝7岁前跟爸爸妈妈一起洗澡,大大方方的让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没有神秘感了。宝宝多于的精力可以让他们跳跳羊角球,游泳消耗一下。
5-12岁就开始出现恋父恋母的情结了。这时候要注意7岁以后女宝不要和父亲太亲近,就是身体上不要太亲近。7岁以后就应该自己独立睡觉了。
13-15岁是同性相恋时期。
15-18岁是异性相处时期。
还有一些是孩子会出现的问题。宝宝9岁以前不存在偷东西、撒谎的问题。如果有拿别人东西的事情,不要给孩子界定为偷东西。他们没有这个概念,因为他们的观念里这些东西没有所有感,没有我的你的概念。要在宝宝3岁左右形成这种所有感。所以宝宝小的时候自私点没关系,知道这个东西是我的,别人不能拿;以后他也不回去拿别人的东西。如果宝宝大一些有拿别人东西的问题,我想还是请教专家怎么引导吧。最好从小就给养成所有感的观念。
还有就是孩子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否则以后行为异常就要把以前的弥补回来。有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女孩特别优秀,从小就上很多班,小时候就忙于上班,长大出国留学。这个辅导过她的专家问毕业你想做什么啊?她说我什么也不想做,就想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溜达。就是她该溜达的时候,她忙于上辅导班了。后来她给专家打电话,说我爱上一个人了,希望您别生气。专家说好啊,爱上一个人我怎么会生气呢?结果这个姑娘说我爱上了一个女人。这是该和异性相处的时候,结果满脑子学习,留学,不会和异性相处,只感到和同性相处安全。
再者要交会孩子只有付出才能得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是进入社会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先付出才能得到。从做家务开始,让宝宝知道自己是家庭成员,也需要劳动,5岁以后就可以开始了。
这个专家,后来在电视上也做过灾后心理辅导的节目,她叫杨霞。我想我们做妈妈,不要只关心孩子们的身体是否健康,还应该多关心孩子们心理是否健康,希望能找到更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如何提高孩子的的成绩,如何开发孩子潜能,如何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持续上升,关键要抓住两个问题:要不要,能不能。学生“要不要”学习的问题。就像把牛牵到河边,而牛喝不喝水要靠牛自己。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家长和教师把学生引到知识的海边,而学习的主动性全在孩子身上。学生“能不能”学习好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有高有低的,且学生学习能力还是有差异的。
我们经过多年跟踪研究发展优秀的学生,得出一个规律,优秀的学生在以下把个方面表现也是相当出色。
一、拥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根本问题。
目标对孩子、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美国哈佛大学专家经过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发现,27%的人无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只是短时有清晰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且从未更改,25年后,这些人就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那3%有清晰长远执着目标的人,大多成为了社会的上层人物;那10%有短暂清晰目标的人,大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生活在社会中上层,那60%目标模糊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仅能维持生活而已;那27%根本无人生目标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经常面临失业等的困绕。这告诉人们一个规律;目标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10年之前的选择决定了你今天的生活现状,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你未来的生活状况,未来的生活状况由今天的选择决定。
每位家长和教师都要牢记“言教不如身教”这句话,孩子和学生不是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父母或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和学生。这就是心理学上重要的一个心理现象——榜样现象。每天朝着自己目标努力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会这样,每个学生是怎样的状况,常可以从他父母身上找到证据。
目标是原动力,没有目标则只能依靠外界的压力保持学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要想发展优秀这是不可能的。汽车不能靠推而前进,只能让汽车引擎自己转动。所以家长或教师必须让孩子或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生目标,这是指孩子要成为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二是学习目标,这是孩子为达成人生目标而设定人生发展阶段任务和目标,三是每日计划,这是孩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而踏实走出的一步又一步。
二、要拥有良好的自信
自信的人敢于占自信座位,自信的敢于说自信的话,敢于和各种人交流,自信的人敢于主动,有较强的耐搓能力。家长和教师如何才能保护和激发孩子和学生自信心呢?超常人才研究专家的罗森塔尔发现的学生因为受到肯定而走向优秀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能使白痴变天才,虽说有点夸张,但也是有很基本的科学依据的。鼓励和赏识可以使孩子和学生的精神生命得到空前满足。有一段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孩子,你经常把他看成什么样子,说成什么样子,在不久的将来,这将变成现实。
所以经常鼓励和赏识孩子和学生,是一个智慧家长和教师自然行为,因为经常鼓励和赏识可以使孩子和学生找到“我能行”的感觉,这就是一个人成长最宝贵的自信心。有人说“孩子和学生是环境的产物”是有道理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孩子和学生是种子,落在什么样的土壤中,就将成为什么样子。你为你的孩子或学生创设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或学校班级环境,你就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或学生。
家长要想培养出用良好自信心的孩子必须要克服三个误区:一是攀比的误区,家长总那孩子的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比到最后,孩子只会破罐破摔,不争气的孩子就真的被教育出来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家长和教师为什么总是盯着孩子和学生的短处不放,却总是看不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呢?我们要积极客观的评价孩子和学生,正面的引导孩子和学生;二是心灵沟通的误区,家长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孩子心灵的需求,孩子也是人,也有心灵和精神的需要,甚至比成年人更需要。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有一个小孩子用自己辛苦省下的钱购买父亲一天的陪伴,这说明孩子是有和父母交流的强烈的愿望的,只是有些做父母的逐渐把这个交流的大门给关上了。所以有一个大企业家悲叹他最大失败是养了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再忙也不能忘了陪孩子,别让孩子在孤独中失去了走正道的机会,孩子一旦错过成长的关键期,那遗害将是无穷的,有点就真的把一个孩子给毁了。
三、科学提高记忆能力
学习就是一个和遗忘战斗的过程,而遗忘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对遗忘的研究,提出了遗忘曲线,这为我们提高孩子记忆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记忆要注意频度,学习知识至少要经过当堂巩固、1小时复习、8小时复习、2天复习、7天复习、15天复习、30天复习这七次复习,才能基本牢固记住一个信息。其次记忆要注意联系,记忆要善于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就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
四、提高学习效率
保加利亚超级学习法研究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放松警觉,使人大脑处在α波(8——12赫兹)状态时,心理放松,注意力集中,反应敏捷,而β波(13——18赫兹)则让人紧张抑郁。使人放松警觉的常用方法有腹式呼吸法,身体坐直,两脚平放,屁股坐三分之一,气吸入肚脐下三分之一处,12秒钟后吐出,再隔12秒再呼吸,每次10分钟即可,完全可以解决心气浮躁的问题。其次是听节拍在60—80之间的音乐法,凡是带歌词的音乐都有强烈的干扰作用,只有巴洛克这类节拍正好在60-80节拍之间分贝在30——40之间的音乐,此时音乐的波长和α波长相近,可以使人的大脑处在α波状态中,从而使人的心理轻松警觉,学生抗干扰的能力增强,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五、培养孩子有非常好的毅力
有困难挫折就绕开,这是毅力差的表现,成绩好坏可能决定于智商,而人生成功与否决定于情商,决定一个学生控制管理自己情感情绪的能力。所以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使学生敢于直面困难。
六、培养良好的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受用终生,坏习惯祸害一生,好习惯是一笔取不完利息的存款,而坏习惯是一笔还不清的债务。每日计划法是培养孩子或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有效方法,要让他们每天临睡觉前花三五分钟,计划一下明天的事情,第二天做一件勾去一件,重要的放前面,次要的放后面。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必定是一个会抽出时间玩的学生。心理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重复21次以上。所以要想让人养成好习惯,必须要反复多次,不能心情急躁。
七、培养良好的兴趣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动物的本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问题。家长和教师要善于以意志力培养为抓手,培养学生对学习、学科的兴趣。心理学家戴尔塔发现一个现象,假如你假装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的东西有兴趣,久而久之,就可以产生真正的兴趣。所以学生弱势的学科更要从成功赏识起步,可以用形象置换法等心理学发展来培养兴趣。
八、掌握考试技巧
考试紧张不必然的,但是紧张超过一定的限度反而使人的才能的发挥大大降低。所以家长和教师都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
孩子是没雕琢的玉,而父母是第一工匠,教师是第二工匠,要获得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家教是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家长要掌握育子技巧,做生意是投资,教育孩子更是投资,这种投资不仅仅是物质的,更多的是精神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