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诺依曼90
张诺依曼90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75,966
  • 关注人气:26,9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斋志异100: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2015-09-17 17:45:36)
标签:

体育

辽斋

辽足

辽篮

分类: 情系辽宁队

辽斋志异100: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是辽宁球迷张诺依曼,辽斋志异系列博文作者。开场白想了好几分钟,“球迷”这身份应该最恰当,因为它可以一辈子都不变。不经意间,辽斋已经伴随我,伴随一批网络读者走到100期。从2013年3月10日《辽斋志异1:客场虫的逆袭》开始,两年半的时间,记录着看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如果说辽斋志异是我写球过程中的“产品”,那我对这个产品倾注的心血和脑细胞便是问心无愧的“作品”,这其中没有矫揉造作的为一个词儿反复推敲的纠结感,因为我不必像过去那样对领导负责,揣摩宣传纪律的问题。基于“说人话”的出发点,过去99篇辽斋不敢说全部都有含金量,但起码绝大篇数都对得起良心,有一小部分那基本属于纯粹“黑稿”,属于对辽宁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呐喊。
    做过几年记者,接触过某些俱乐部,他们的一些行为我觉得挺搞笑,他们的一些干法我觉得挺奇葩。写过一些报道,但无法全文都呈现给读者,审稿的领导太保守cut不少精华,拿掉不少我自以为得意的成稿。这一度让我觉得,你妈的这是要干啥,不求得A稿,连话都不让说了,体育稿如果没争议,还报道你二大爷啊?
    于是,便有了辽斋志异,一些不能见报,或有删减的,全部通过辽斋完整呈现。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也都会通过这个栏目抒发排泄下。必须得说,2014年的冬天,是难忘的。从辽篮势如破竹的17连胜,到轻松杀进季后赛,最终以强悍的马力冲到总决赛,一声声“削他”成为辽宁球迷内心最牛逼的好声音。尽管没能登顶,但总决赛京辽大战共同书写的精彩故事,足以留在CBA经典记忆里。其中的血脉喷张,激情岁月,遗憾叹息,都已经成为那段记忆中最闪亮的一部分。
    从2014年11月10日《辽斋志异28:辽篮四连胜末节残忍到没朋友》,到2015年3月23日《辽斋志异95:谁说亚军不是荣耀?》,这四个月,写了67篇辽斋,没有一分钱稿费。回头想想,很难相信这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如果没有热爱,没有激情,在紧张工作之余还能有如此战斗力,那只能说是一场奇迹。初步估算下,这67篇辽斋,在新浪博客平台,导入的流量超过500万,没有任何水分。其中还吸引了一些“小粉丝”,让我过了一回大V的瘾。也是,像我这种爱慕虚荣的人,怎能缺少粉丝的捧场?2015年春节,机缘使然,和小雨相识相知,最终走到一起,一份爱情开始生根发芽成长,这也算是这平台给我的回赠。

 

辽斋志异100: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应当感谢辽斋,他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回报,但所有的精神收获都是上苍有意安排。其实,一个专门写一个地区的评论,难免有主观的“护犊子”情绪,这是避不开的,当然我也不回避。不论辽足还是辽篮,踢得好打得好我赞你,表现不好我也挺你,但一定说点必关痛痒的话,有些挺刺耳,让相关俱乐部难以接受,但我真不怕谁半夜谁来敲我门,倒也不是因为北京和沈阳距离的关系,只因为心中没鬼。
    我一直觉得,一些没有回报的稿子,如果太照顾各方利益,那未必太傻逼。但让我不能理解的在于,其中多篇为辽篮吹牛逼的稿子,被某日报频繁更改标题成为“药都本溪”的赞歌,相关编辑还不跟我打招呼,我操他妈,这帮犊子,真不能怪网络对传统媒体冲击大,自己不想好好活,还怨谁?深深地鄙视!
    就这样,辽斋志异走到100期,不论我未来做什么,我想这个系列不会退役。也许,辽斋会不停地变更平台,但作为作者,我可以保证的是,保持文字的纯粹,不掺杂别的什么,这是我对读者的承诺,也是对自身的激励。
    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太多,但能在睡前回味回味的并不多,我期待辽斋能闯进更多球迷的被窝,不论男球迷,还是女球迷,让你们睡前想“我”。
    期待辽斋迎来100期、200期,甚至300期、400期……这个过程中,不会急功近利,不会过于在乎流量,只会沉迷质量,用苛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以自己有限的能力和了解,给更多球迷带来或逗逼、或幽默、或提神爽口清脑的“精神鸦片”。你们就着老雪,吃着烤串,闲谈之余,当你和朋友聊到“辽斋”,如果能来一句:恩,这傻逼还挺有意思。作为作者,便已满足。
    辽足不死,辽斋不亡,辽篮不消,辽斋不灭。(作者微博:@张诺依曼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