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尚武们的“三道难题”

(2011-07-18 08:42:42)
标签:

体操

张尚武

卖艺

体育

分类: 体坛大视角

文/清风

 

横在张尚武们眼前的有“三道难题”:第一道当属“退役运动员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第二道是“除了自身所练项目外,没有一技之长”,第三道是“退役后不思进取”。

 

  一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体操冠军”,一个因多次盗窃而锒铛入狱的“无知者”,一名为给患有脑血栓的爷爷治病而到王府井的“卖艺人”。他就是张尚武,曾经与邢傲伟、杨威等名将并肩作战,退役后走向落寞甚至堕落,日前经媒体披露,他靠卖艺开启“新生活”。

  其实,从赛场走向社会大舞台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当年著名的运动员遭遇了人生的难题。曾于1990年获得全国女子举重冠军,并成功地打破全国纪录的邹春兰,退役后一度在体工队食堂打杂,后来不得已当搓澡工;前国际马拉松冠军艾冬梅,因生活贫困摆地摊,甚至欲卖掉所有奖牌。

  奖牌的本身,是荣誉的象征。当一名运动员退役后,这就是他们的勋章,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也镌刻着辛勤的汗水,这才是荣誉的真谛。然而,靠变卖自己的“荣誉”谋生,恐怕不是他们的本意。有报道说,张尚武最重要的大运会金牌甚至只卖了100元。

  “体操冠军”、“无知者”、“卖艺人”,这三个极具强烈反差的人物身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让人叹惋的同时不免又心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说,这多半的责任要怪经久不变的“三从一大”、“三点一线”。为“金牌”服务的长期“圈养模式”与社会脱节,在本应接受文化教育的年龄,为了“终极目标”只得把学习时光挥洒在训练场。好不容易得个冠军,辉煌过后却被人渐渐遗忘,进而陷入人生低潮。加上退役运动员保障体系不健全,最终导致一批运动员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更加残酷的社会。

  当然,看着一些退役运动员的艰难生活,谁都会心酸。“体制”的不健全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也不要忘了,毕竟还有留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继续发挥余热的,比如占旭刚、孟关良。同时也有成功转型的,比如刘璇。更有很多退役运动员选择高校继续深造,看看邓亚萍就是杰出的代表。

  谈到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渠道,某省体育局人事处处长就曾介绍过,其中就有自主择业的方式。国家会按照参加工作的年龄、运动成绩等进行经济补偿,以资助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或创业。虽说如今政策上很多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但一个人若在主观上不积极向上,再完善的保障体系又能如何?对于张尚武以及一些跟他同病相怜的退役运动员们,每个有良心的人都想伸出援手去拉一把,或是呼吁国家以及省市体育局的关注,这是人性的本能,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目前,横在张尚武们眼前的有“三道难题”:第一道当属“退役运动员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第二道是“除了自身所练项目外,没有一技之长”,第三道是“退役后不思进取”。第一道只能靠政策的日益完善和观念的与时俱进,然而后两道则属于运动员的主观因素,退役后原本有充足的时间习得一技之长,可又有多少人能安下心像邓亚萍那样勤奋刻苦呢。

  所以说,退役运动员的“落魄”,除了需要“国家给力”外,更需要“自身努力”。如果张尚武们足够有智慧,那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不是梦。(7月18日《沈阳日报》A4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