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风
中国足球始终在跪着,就像乞丐终日守着茶缸
他说:“我明天就要成为白领。”呵,也不怕把眼睛晃瞎了
亚洲杯半决赛,韩国碰日本,一场亚洲足球的尖端技术战争,于卡塔尔经由CCTV5卫星信号真实的映射在每一个中国足球人的瞳孔里。120分钟的足球大片,看罢足以让你大呼有种炫目的快感,可经过30多个小时的平静后,不禁让人觉得愈发刺眼。相比日韩,中国足球此时活像一个戏子,只能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当镜子中的日韩转身离开,中国足球再站过去,其中景象又重归一片苍茫,近乎苍凉。
中国队亚洲杯出局后,就彻底成为游人,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山头观虎斗,那感觉自然不错。可中国足球体内那些还未全然麻木的热血似在提醒,热闹是他们的,除了这小资情调的荷塘月色,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一边是战火纷飞,一边是风花雪月。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心生疑惑,日韩乌澳为了亚洲杯打得头破血流,果真是全情投入。可中国男足却只把这个四年才有一次的洲级赛事当成练兵场,着实有眼光,有想法,有战略,有理想,一夜之间成为“四有新人”。
可所谓练兵终究是站不住脚,看看日本韩国,人家是在战斗中练兵,球员们假以时日必成精兵强将。然而,中国男足重视友谊赛可以理解,但总不能在大赛来临就退缩吧,要知道,适当的自信并不等于“放卫星”,还没上战场就倒下显得我们很没有爷们儿气概,跪着行走真的很舒坦?想想去年夏天土耳其男篮世锦赛,咱们的男篮的想法居然是为广州亚运会练兵;今年亚洲杯足球赛,男足为2014巴西世界杯练兵。这种逻辑的跳跃性,恐怕让关注他们的球迷和媒体人觉得自己的智商已经不够用了。
有不少人说,相比西班牙、荷兰之流,我们更应该学习日韩。连国字号球员王大雷都在微博表示,“不管哪个国家,球踢得好就要学,这样才能进步!韩日足球值得学习!”确实,当你看到香川真司的前途无量,看到本田圭佑的深不可测,再看到远藤保仁的老当益壮;当你看到寄诚庸的年少老成,看到朴智星在中场的游刃有余的调度,再看33岁的李荣杓的老骥伏枥……然而,他们只是代表,并非凤毛麟角,这就叫足球底蕴。可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小学生每天都踢足球?我们有高中联赛么,即便有,能否像日本那样吸引数万名观众,甚至各大报纸电台的媒体记者们都纷纷到场?我们又有多少足球青训营?
短短二十年,日本足球完成飞跃,韩国足球的进步同样让人吃惊。从98年世界杯被荷兰闲庭信步的灌了个5比0到2002年世界杯一举杀进四强,再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完成小组出线,咱中国足球除了“羡慕嫉妒恨”,就只剩下“空虚寂寞冷”。每次失败,一味的为了总结而总结,看上去很机械,事实上没有丝毫作用。百语千言之后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跪着,连同那褴褛的衣衫。
回头想想,咱足管中心主任韦迪上任一年多,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规划,分明都是计划嘛。譬如学习西班牙,学习巴萨。这只能说是一个梦想,华丽的传接,飘忽的跑位,手术刀一般的直塞,多是表象。它的背后是,拉玛西亚青训营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人家没有因为某一段时期被皇马压制而放弃。这就是文化,久而之久,也就成了文明于世的传奇。所以,不管是学日韩还是学西班牙,首先你总得站起来吧,学会走路,然后学着跑,再学什么控制讲究地面的。神马的练兵,冲击2014,十年之后入亚洲二流……此皆山寨命题,均属假大空行列。当然,镜中的日韩,不是用来羡慕的,而是用来自我校正的,毕竟谁也不相信,中国足球先天就低人家一等,那到底是WHY,其实高洪波也在问。(此文为完整版,修正版载于《沈阳日报》1月27日A08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