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意义——刊于2024年2月3日《今晚报》“三家言”

标签:
一隅斋杂谈 |
分类: 杂谈随笔 |
原文:
为什么要过年
新年临近,返乡大军又将成为寒冬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人在异乡,总忘不了故乡。忘不了故乡的亲人,故乡的田舍草木、山水沟坎,和那年少的印记,这是人之常情。
然而,也有不同的想法和声音。去年春节,网上有人抱怨,老家简陋、破旧,生活设施不配套,乡风繁俗不适应,你来我往琐碎无聊,觉得自己与乡情已有隔膜,甚或是藩篱,再也融不到一起去了,对故乡已无多大眷恋,不想回去了。
我留言相劝:“别,家还是要回的,那是你的根脉所在,再穷再不如人意也要回去。”
回复:“根脉,真的很重要吗?”
看来他并非说说而已,已铁了心要与故乡告别,再多的劝说也是徒劳。但我在想,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过年是与家人团聚,共庆团圆的日子。父辈们无论多么贫穷,含辛茹苦倾尽心力把我们拉扯大,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无法忘却的。父母在,尽孝道;父母亡,祭祀、扫墓是唯一的感恩方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过年”是一种仪式,祭祀先祖,感恩父母,烧上一桌菜,供上一杯酒,点上一炷香,让先辈们一年一次“相聚”,以示感恩、尽孝。
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真诚的心愿。没有祖辈、父母,哪有下一代的延续。如果因为贫穷,祖宗可以不认了,父母不再爱了,故土不想回了,根脉没有依恋了,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没有情感依托、没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