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好哉,弗好哉。要撞哉。奈末好哉——苏南方言与生活之三
水乡河网如织,在公路建设尚未发达的年代,船是农民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最早的时候,生产队里有条小木船就相当不错了,遇到交公粮或者购买农药、化肥,甚至农民家里造房买砖头、木材等,都要用船运输。
要使小船前行,通常一个人摇橹,一个人撑篙,有时另有一人握住系在橹头的麻绳,引导船橹往前或往后,加大摇橹的力量,以使船走得快些。船在“吱嘎”声中徐徐前行,三五里水路要走小半天,虽然十分不便,却也是当时的唯一选择。
当小木船停靠在河弯里,淘气的孩子便跳到船上学摇船,常常弄得船要“吃塘岸”(撞到河岸上)。如果仅仅撞向塘岸还好,一旦撞到河边突出的树根或石头筑成的河埠头,船就容易撞坏。所以船上的人通常一边急得哇哇大喊:“弗好哉(不好了),弗好哉,要撞哉(了)”,一边急忙拿起竹篙往塘岸上撑,船上其他人则跳到岸边或河埠头上,转身用双手将船往外推,在一片忙乱中化险为夷。
后来生产队里有了三五吨的水泥船,在船尾安装了柴油机,俗称“机帆船”,只要稳准地把控好船舵,就能使船保持前行。驾驶“机帆船”省事省力,只有当对面有来船且靠得很近怕相撞时,才撑篙使船分开。
“机帆船”行驶速度快,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怕是会撞出窟窿来坏了大事。尤其在狭小的河道里,一旦处置不当,眼见两艘船要撞上时,两边的人都急得大喊“弗好哉,弗好哉,要撞哉”以相互提醒。船上的人手忙脚乱,撑篙的撑篙,摇橹(把舵)的摇橹,努力使船不要相撞。有时遇到处置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就会出现两船“砰”的一声撞在一起的情况,船夫一声长叹:“奈么(这下)好哉。”船撞坏了。
改革开放后,农村道路建设陆续启动,开始有了拖拉机,以后更是有了汽车。曾经的“交通工具”逐渐销声匿迹,连带着那句听惯了的方言也不再耳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