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公要馄饨婆要面——刊于2023年12月25日《今晚报》
(2023-12-25 07:57:29)
公要馄饨婆要面
很早以前,按照苏南的风俗习惯,女性过了婚后第三天开始承担婆家的家务劳动。据说,苏州阊门城外朱家庄有位姑娘,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做事情干净利落,任何事情一看即会,街坊邻居都称她为“巧姐”。
“三朝(新婚后第三天)”一过,巧姐便担当起家庭主妇的大任。一天,巧姐先后问公公婆婆和小姑早饭吃什么。公公说要吃馄饨,婆婆说喜欢吃面,小姑说要吃麦帘帘(拿揉好的面粉擀成薄片切成菱形小块)。巧姐听后会心一笑,心想“想要为难我,你们可想错了”,便答应着说:“好的,我马上做。”
巧姐用肉骨头和鸡炖汤,接着用面粉加水揉成面团,擀成薄皮,分别做成了公公要的馄饨、婆婆要的面条和小姑要的麦帘帘。当她把早饭端上餐桌,三人顿时对她另眼相看。这便是方言“公要馄饨婆要面”的由来,意指大家意见不一,众口难调。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公要馄饨婆要面”的现象相当普遍。比如,同样吃一只鸡,有人喜欢吃红烧的,有人喜欢吃白斩鸡,有人喜欢炖鸡汤;再比如,早餐吃鸡蛋,有人喜欢油煎蛋,有人喜欢水煮蛋,有人喜欢水蛋(将水烧热后,打蛋进入沸水中,成型为荷包蛋),真是众口难调。担任烧饭做菜的“羞媳妇”只能一一照办,心甘情愿地忙碌。
如今时代不同了,一些新媳妇也是匆匆忙忙的上班族之一,有时没有时间与精力烧饭做菜,父母(公婆)们便主动承担起了家务劳动。至于由谁担当“买汰烧”(买菜、洗菜、烧饭)重任,不分男女,谁能干就由谁承担。“公要馄饨婆要面”的现状依然存在,不过不是公婆小姑刁难新媳妇,而是孙子孙女们给爷爷奶奶出难题。
面对众口难调的窘境,老人只能想尽办法调和,但即使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也乐呵呵地感到开心与满足,因为有发自内心的浓烈之爱倾注在其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