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改革元年?

(2009-01-14 09:17:4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1月9日晚,CCTV-新闻频道的《新闻会客厅》邀请我和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就《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一事进行讨论。美女主持李小萌,记得十年前我在《东方时空》客串时,她还是个羞涩的小姑娘呢!

    这是短时间内与旭明兄的第三次亲密接触。开始是12月6日在我们举行的“地方教育创新奖”颁奖晚会上,他应邀做一个环节的主持人;然后是在前一天新浪的教育典礼上。没想到又在《新闻会客厅》见面了。

    我们都认为此次《规划纲要》公开讨论在中国当代教育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打破了多年来“闭门决策”的模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与《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其它社会领域已经做过的公开相比,这次教育公开有一定的先进性,主要是改变了“事后公示”的模式,即在方案形成之后匆匆公示一下。由于那时木已成舟,不大可能推倒重来,即便有许多意见也很难吸收采纳。只有采取事先公开,过程公开,才能使公众有可能实际地参与《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

    对于下一步如何做好教育公开的意见和建议,综合现场和场外嘉宾的发言,主要以下意见:

    1、要提供更多的背景、工作计划、时间表、情况介绍,给公众更多的信息。现在仅提供了36个课题名称,比较简单,很多人并不很清楚是怎么回事。

    2、要继续公开,而不是到此为止。应公开下一步打算公开的程序、方式,是否分期分批地公开等等。

    3、主管部门如何真正吸收、处理来自公众的大量意见,是一个挑战,是一个需要学习的问题;应当有所反馈,保护和尊重公众的改革热情和积极性。

    4、建议对《规划纲要》制定中一些有争议、需要讨论的重大问题,逐一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有必要的话可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民意调查等等。因为一个规划真正需要突破、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也就那么十来个。只有通过公开讨论,形成不同意见的交流和利益博弈机制,才能形成改革的民意基础,并通过讨论求同存异,形成共识。

    从电视短片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办公室收到的意见,多为与民生有关的教育收费、教育质量等实际问题。节目现场社科院的马博士提出关注改善道德教育问题;王旭明提出教育资源和发展民办教育问题;王志安提出义务教育问题等。我更关注的是宏观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理念、教育哲学的更新。

    随后得到反馈,与许多熟人在电视上相见了,这是上节目的一个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