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文作者需要自省

(2006-06-29 20:49:08)
分类: 杂文、时评

杂文作者需要自省

 

关于杂文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似乎没有哪一次像当下的争论让与杂文有关的人尴尬,因为当下针对杂文的非议已经直指最核心的问题了,比如像这样一些题目,《我为什么反感当今杂文》、《我为什么不愿与杂文家为伍》等等,尖刻当然是足够尖刻了,但让我这个也写一点杂文的人羞愧的是,细按文意,却不能不承认,别人说的“相当”有道理。

于是,便有了一个新的题目:面对质疑,杂文作者是否需要自省?

好像冥冥中自有天意,正在我构思这篇小文的时候,“从天而降”了一个绝好的素材。我读到了最新一期的《文学自由谈》,上面有一篇杂文界某前辈名家关于“张爱玲热”的大作,因为对这位前辈素所仰慕,自然先睹为快。没想到,这一看,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老先生对张爱玲不满,这是他的权利,见仁见智,并不失为一件好事,但何必用“狗男女”这样一些于张爱玲毫发无损反倒有侮自身的文字呢?杂文可以愤怒,但这种愤怒理应是分析思辨后的愤怒,而绝不应是攻击和谩骂,老先生平生服膺鲁迅,岂不闻迅翁早就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么?这还只是文字的小节,且放过不提。真正让二十一世纪的读者油然而生“今夕何世”之感的,是老先生的思维方式。

据这位杂文家说,张爱玲热的始作俑者,是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因为他在海外出版的那部《中国现代小说史》吹捧张爱玲、贬抑鲁迅。像这样海外出版而且主旨是捧张贬鲁的书,僻居一隅的笔者当然无缘读到,而老先生“当时看的是台湾版”,看了之后还忧心,“不知大陆版中是否己将那些反华反共和贬抑鲁迅的文字删掉”。我很奇怪,为什么老先生一定要强调将贬抑鲁迅的文字删掉?难道说一贬抑鲁迅,就是大逆不道么?一本学术著作,只要贬抑了鲁迅,它就含有了思想毒素非经删除和禁止不可?老先生自己看原版著作,似乎丝毫不担心自己会被污染,他凭什么如此低估大陆一般读者的素养?写杂文的人向来是痛恨“民不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谬论的,可杂文家这里透露的,不正是一种愚民心术吗?

杂文家在文章中告诉我们,“上海某大学(姑隐其名)将于十月间召开‘张爱玲国际学术讨论会’”,后面又接着说,“据悉,由于几位正义人士仗义执言,明理的有关当局已经停止了……那个‘张爱玲国际讨论会’”。读这段文字,老先生欣然色喜之态如在目前。不过,说实在的,我真不知道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讨论会者,并非一定为张氏唱赞歌也,争论、研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对像张爱玲这样一个连老先生也承认“有点才情”的作家研讨一下就不能被允许呢?老先生扛出了民族大义这面旗帜,笔者不想讨论张爱玲是否真在民族大义上摔了跟头,但如果是真的,那这个张爱玲就更有研究之价值了。老先生痛恨张爱玲连带痛恨一切有关张爱玲的人和事,其实全无道理,西方还有专门研究希特勒的专家和机构呢。

一本学术专著,因为里面有杂文家自己不喜欢的内容,于是他希望将它删除或禁止;一个学术研讨会,因为研讨的对象是自己痛恨的,所以一旦被叫停,他就要大加称赞;……这是一种怎样的思维呢?是“党同伐异”的思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维!这种思维注定无法理解伏尔泰的名言“我不赞同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这位杂文家为叫停一个研讨会而拍掌叫好时,不知道他是否想过,这种扼制人自由思考和说话的权力,也极有可能施之于他自己?

更大的悲剧还不仅止于此。我是了解这位杂文界前辈的身世的,他曾经在一个“扼制人自由思考和说话”的非常时代,经受了无数苦难,并且在痛定之后,写过许多反思的文字。对此我不能不深感困惑:即使亲历了如此创巨痛深的劫难,老先生是否真正弄清了悲剧的根源?

读多了当今杂文,如果不讳疾忌医,便不能不承认,秉持像这位杂文前辈名家这样心理和思维定势的杂文作者绝非个例。这一现实警醒着一切关心和热爱杂文的人,对此杂文作者应该自省!而最根本的一点,窃以为,是你究竟以什么价值为尺度?是把杂文当作某种工具,还是站在人类普适价值的高度?

谨以此文与杂文界的同仁共勉。

 (刊《杂文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