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密这一事先张扬的流行事件,正在新绿的嫩枝上普遍发芽。随着21世纪的女性日趋感性、知性、独立、傲立,闺密抑或闺蜜加紧向流行趋势靠拢,妇女已不是能顶半边天了,而是要扩张半边天。
有些女孩,她们的结婚离婚,已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男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而以姐们的意志为转移。以前叫姐们,现在叫闺密,她们绝不是拉拉,但有拉拉的倾向。对男人越失望,女人之间才越亲密。
在北京东区一带,也就是东三环至东五环的大片区域,闺密部落正在悄然集结,所谓“恨嫁村”便是闺密心志的切实写照,而“不入洞房入空房”更是不少单身、独身、洁身、守身女子逆时而动、傲然自赏的绝尘境界。
大批单身女子在寻觅伴侣和婚姻受挫之后,自然会把注意力转到闺密身上,与其在一个没谱男人那里受到打击,还不如撤回闺密身边寻求安慰。不要一说到闺密就以为两个女子之间有暧昧的同志倾向,真有不少女人,她们跟男人只能是肉体沟通,跟女人才能达到心灵共鸣。
其实,在这个性别模糊、趣向不明的时代,性别之间的取舍已经没有一条明确的线索,除非是卖淫嫖娼或暴力强奸。在女闺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男闺密也如雨后的豆芽栩栩如生。2004年我第一次在MIX听说“男闺密”这一话语时,真觉得传统的脚步追不上现代的翅膀了,只要一不出来混,瞬间就落伍。
男闺密我不感兴趣,还是说女闺密吧。男人之间一般吃大肉喝大酒时才有共同语言,像《编辑部的故事》中张国立跟葛优分分钟起腻的场面比较少见。女人就不同了,两个女人之间,一旦混默契了,基本就互为精神寄托了。男人之间不少要靠利益维系,可能表面上有点儿哥们义气,但骨子眼里摆脱不了流氓假仗义。女人之间则不同,互相使坏也有,但内心深处还是以同病相怜为对应。因为在闺密状态下,两个女人很容易将命运锁定在一起,即便日后有男人介入,她们也经常回归曾经互为依托的美好闺密时光。
做为男人,你会经常听到女人们说,我们闺密说点儿事儿,你该干嘛干嘛去。这时候你确实该安静地走开,也不要再躁动地回来,今晚,这个闺密的场子已跟你无关了。这就是女人闺密群的强大势头,在她们玩美了、混开了的时候,男人要么撤,要么待在角落里。
不过,闺密之间的长期依托也有负面作用,就是当两个人混得都不好的时候,容易互相影响,一个女人本来已经脆弱了,再加上另一个女人的脆弱,这样的人生根本没法要了。或者,一个女人已经在怀疑人生了,再加上另一个女人的怀疑,这人生就更加不正确了。所以,闺密之间,特别是遇着大事儿的时候,得有一个明白事儿的。要是俩都不着调,就跟《末路狂花》中的苏珊·萨兰登和吉娜·戴维斯差不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