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把歌词写得像诗
(2014-09-26 15:18:42)
把歌词写得像诗,但不是诗。一般歌词不具有诗歌灵魂,个别歌词中蕴含一点艺术气韵,已经很难得了。歌词永远达不到诗歌的境界高度,只能试图靠近诗,一些词作者在这方面很努力,努力让自己词的灵气接近诗。
台北苏打绿乐团中,有位叫吴青峰的词作高手,一看是经过地道的国语研修,有着良好的词语创造意识。下面分析一下他为苏打绿创作的《日光》中的一句印象流歌词——泉水的音乐在玫瑰缝中打击!
感觉这句歌词已接近了诗艺的修辞格,局部或有到达纯诗的的可能。
两枚意象“泉水”、“音乐”为通感的变幻,“泉水”就是“音乐”,“音乐”即为“泉水”,很好的意象粘合,在动态修辞中显示了语境的回旋魅力,那就是——音乐的泉水在玫瑰缝中打击!
而后,“泉水”和“音乐”这两枚清新可人的意象,干净地融入到“玫瑰缝中”,一看词作者就具有高超的语言掌控力——把两枚意象安全地送进“玫瑰缝中”——
啊,他竟然懂得——张力!语言修辞格中两个最具力度的表达之一,另一个是——反讽!
这作者很睿智,张力之后是反讽,所以一定要在“玫瑰缝中”打击一下,这一“打击”,整个句式便跃动起来,灵光四射。
但是,即便修辞运用得如此娴熟,但还不是诗,为什么?
因为“泉水”和“音乐”两枚意象太过相似,近乎重叠,诗人是不会这么玩的。
在诗人这里,保持其中一枚意象就可以,比如——泉水在玫瑰缝中打击;或者——音乐在玫瑰缝中打击。
因为,“泉水”即“音乐”,“音乐”即“泉水”,两枚相似而没有跨度的意象,没必要在一个句式里出现,削弱了句势也就是语势的力量。
诗人的用句会是这样——穿过象征的森林,搭出恶梦堆成的积木。
“象征”与“森林”,“恶梦”与“积木”,一组意象之间,合而分之;一组意象与另一组意象之间,分而合之。
歌词不是诗,无法进入到诗歌的复杂章法,而在文本划分上,歌词与诗歌不属同一语言序列,歌词更在意外在的顺唱节奏,而诗歌必须强调语言的内循环。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