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女人不寻常,伍尔夫的书,应该每本都读。《伍尔夫读书随笔》,特别适合伴随普通女青年向二逼女青年再向文艺女青年转战的岁月。
伍尔夫教你怎样读小说。她说;一部三十二章的小说,就像一幢建筑。可我的小说有二百零二章,怎么看也不像建筑,倒像临时摊位,随时会被城管给抄了。知道吗,人的档次就是这么拉开的?
伍尔夫接着说:不过,词语不像砖块那样容易触摸,读一部小说要比看一幢建筑更需时间。伍女士的意思是,小说要比建筑复杂,建筑基本上都是外观呈现,小说必须潜入词语内部。当然,建筑也有内部,尤其是目前中国的一些楼盘,你凿开外表一看内部,立马崩溃,里面全是垃圾。住在这样的垃圾中,还不如住在小说中。
伍尔夫指明,一个小说家必须具备两点起码的素质:非常敏锐的感受力,非常大胆的想象力。所以,你以后拿到小说就看,有感受力吗?没有,扔!有想象力吗?没有,扔!中国不就是一个盛产烂小说的国度吗?当然,还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
下面伍尔夫教你怎样读诗歌。虽然她不写诗但她对诗的感觉比一些写诗的还靠谱。她说:只有当我们自己也想写诗的时候,才是读诗的最佳时机。所以我觉得,你没心情写诗或对诗没感觉的时候,尽量别沾诗,那样会败坏诗。我指的诗,是“太高傲了,以至不屑去死”这种诗歌。
伍尔夫说得没错,诗人的魅力在于——既不乏压缩和简化的能力,又富有扩展和渲染的才华。任何词语到了诗人手里,一般都会鲜活地进来,崩溃地出去。被诗人一打理,那文字只有一种姿态——飞!
伍尔夫的书卷之作,适合知性女性阅读。我一直疑惑,中国女性都知道什么了,就知性了?而女人又有什么不知道的?八百辈子之前差不多就全知道了。这巨傻无比的词儿不知谁整出来的?你没觉得,特自然特纯粹的女人,一旦扣上知性的帽子,就极大无比装了么?
伍尔夫在《关于女人的书》中说得特地道:为什么男人喝酒,女人喝水?为什么一个性别那样神气活现,而另一个性别又那样可怜巴巴?作为女权主义的灵魂,伍尔夫用她纤弱的力量一直在跟男权社会较量,经常为姐妹们打抱不平。
伍尔夫在《文学与性别》一文中,精辟地阐述了女性的文字感,居然能跟目前中国大量的女博客们搭上边。我每天深夜迅速而大量浏览很多女博客的文字,她们基本上都被伍尔夫说中了。伍尔夫认为,在爱与恨,性的引力和斥力中,女性的涂鸦之作是很容易迷乱癫狂的。她说——这种非文学的因素就如为虎作伥,即使思想变得更为迅疾,同时也使思想变得更为任性,更为随意。
逝者如伍尔夫,伍尔夫自沉于水,跟屈原一样,这也是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她是个女人,但在写作时却能忘记自己是个女人,所以在她的笔下,处处显示出只有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女性时才显示出来的女人味,那才叫女人味。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那就贱了。女人花,紧锁在灵魂中,不要随便示人。身为女人,看完《伍尔夫读书随笔》,你的三观摇曳生姿。
1941年3月28日,59岁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严重的抑郁症中,为逃避精神分裂带来的痛苦折磨,口袋里装满石头,自沉于家园附近的欧塞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