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新书《一剑不忍封喉》答《图书馆报》
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一剑不忍封喉》?
答:可以看作是《一刀不能两断》(作家出版社1998年)的续篇。不忍封喉,封喉尤烈;不能两断,断之尤切。随笔渗透生命,生命贯穿随笔,文字的武功,包含轻功和内功,都是血脉气韵结成。所谓“图穷匕现”,文字的尽头,是语言的锋刃。
问:这本书的创作风格跟以往的作品有何不同?在写作风格上又有怎样的变化?
答:风格还是一贯的“大仙流”,后现代开放式语言混成品,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一格。语言掌控上,比以往要谙熟、泰然。
问:作为一个重量级的专栏撰稿人,写随笔和评论对你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你是怎样把握写作角度的?这些随笔的题材是怎样积累下来的?
答:写作只有一个角度,在于用语言冷锐切入生活,切着了,就有了。切不着,证明文字功力不够,再磨砺,然后再切入。人在江湖飘,江湖全是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问:对于一个写作者,更倾向于哪方面的写作,为什么?
答:只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围绕心境的写作。因为——内心是文字的出发点,文字是内心的制高点。
问:随笔性质的评论集,一般都结合当下的环境因素,你也是结合时下写随笔和评论么?对于当前的环境,你认为围绕什么写作,才能受到读者的喜爱?
答:当前的环境,比较困惑与茫然,将情感与意念,集结于文字的大旗下,筑起内心的堡垒,这样才能跟世俗顽抗。物质世界的一草一木,要用精神世界的一点一滴来抗衡。
问:你写过诗歌、小说、随笔和评论,请谈一下,这四种创作有何不同?是在怎样的状态下创作的?
答:诗歌最苦、小说最累、随笔最闲、评论最易。忙时写评论、闲时写随笔,不忙不闲,诗歌小说。
问:这四种创作,你个人而言最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答:还是随笔吧,体现文字的轻功,易于施展,久而久之,成为创作的惯性,也就是——常规性写作。
问:从刚踏上写作这条路到现在,你的创作路程有何变化?
答:变化不大,只能往下写,只能写下去,只能坚持到写不动的那一刻。
问:面对现在的读者,怎样的创作才能使读者满意?你有何看法?
答:读者很挑剔,我也很刁钻。刁钻与挑剔之间,构成“气合”。
问:对于创作你最想说什么?对于读者想说些什么?
答:创作是一片风景,用文字来呈现;读者是一帮朋友,以写作来沟通。
买《一剑不忍封喉》,去这里——
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84710&ref=search-1-pub
卓越网:http://www.amazon.cn/一剑不忍封喉-大仙/dp/B004ZAYZZC/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312960726&sr=1-1
淘宝网:http://www.chjia.com/vlist.php?keyword=一剑不忍封喉&start_price=0&end_price=10000&catid=0&start_credit=1heart&end_credit=5goldencrown&sort=commissionNum_desc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