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讨厌中国的大学,除了误人子弟,连子弟的家长都一块儿耽误。孩子的爹妈辛辛苦苦挣钱,趸够了学费,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进高等学校,四年后才发现,自己的孩子比上大学之前笨多了。上大学之前还有点儿灵性,上完大学怎么就脑子进水了呢?一出学校门,想找个工作,没戏。用人单位都喜欢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不喜欢生瓜蛋子,特别不喜欢在校园里闷傻了、对人生反应巨慢的应届生。
所以,《中国青年报》与腾讯联合对8777位大学生展开调查,有34.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后悔上大学。”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比例,说明当代青年已经对中国不靠谱的教育制度明显产生怀疑、悲观、厌恶。而且别忘了,在这群受访者中,还有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跟社会和人生完全拧巴,或者他们在学校茫然混了四年,一出校门,就一趔趄,刚想站稳,又一阵头晕,那种找不着北的感觉,把低血糖都惊动了。
中国大学把当代青年用“圈养”的方式塑造得刻板划一,18至22岁人生最锦绣的年华被大学给闷死了。很多中国家长就是在用大把的银子埋葬孩子的青春,把自己的孩子往大学的虎口里送,他们无形中也成为自己掌上明珠的“杀手”。
如果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大学还有文化启蒙初期浪漫主义的情致,八十年代的大学还有朦胧诗的热情,九十年代的大学还有摇滚与罗大佑的激情,那么21世纪的中国大学,基本上就是一堆被不靠谱的教育奴役的工具。可是,这样的“工具”一旦到社会上便几乎失灵,别说用武之地了,你有用文之地也成。五百字的新闻稿,六个病句,平均一百字一个病句,你都富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