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季市场经济冰火两层天

(2007-05-24 17:41:27)
标签:

经济评论

随笔

陈达夫

分类: 企业管理

  股指下挫,食品价格上扬……民生问题和经济总量增长似乎不那么协调,这究竟是说明其中有美丽的泡沫?还是仅为暂时的季节性问题?若是泡沫,接下来的日子,将要出现关系民生的其它商品价格增长吗?目前看来,空调价格已出现群体性高价调整,在日渐高温的六月,我们毫无悬疑地会走向未知的酷暑……
  我们将如何调整,如何面对货币的现实贬值?若房地产的神话也被炎炎烈日戳破西洋镜,我们随血汗钱蒸发的,会不会还有信心?因为,民众信心的来源即是民众的信任感啊。
  如同西方评论家们所论,根据亚洲经济走势判断,若是龙象真的难以幸免于难。那么,独占型国企断然不会放弃斩杀民众收入的利好机会。
  事实上,政府一直在动员很多方面来干预这场基于资本的革命。
  1.对股市交易加收印花税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对股市的影响只起到抑制作用,受影响深只是大中型股民……但套进去的只是时间问题,眼红耳热的股民本质上并不具有理性的禀赋……资本和资本家的特征就是强制地巧取豪夺,这一理性将要资本消费者们付出痛苦的代价,有时候,个人生命也会被无情吞噬。
  2.公共管理相关方面动员日用与食品商降低价格供应肉类价格,争取做到0利润……但商人逐利,不可能总是无偿地为政府和消费者打工……这不合经济逻辑,更不是合适的消费与供给选择。这样,“动员”就肯定是软弱的,除非军管集贸市场的从业者,否则,是否会出现屯空抬高市价的行为?就不得而知了。
  民众中,在这个季节将获得收益?除了上述独占型企业、其它关乎民生的企业外,就是资本这个表面上难以捉摸的怪物了。那么,那些沉沦于求学与就业苦海的人们怎么办呢?
  不过,总有两则消息令人感觉到还有鼓舞:
  1.股指这两天又有上扬,众多券商都公开表示说:牛市乃大势所趋……但也有机构认为,近日股市的好转,原来只不过是技术层面的努力罢了,有人说这是利用了股民的赌博心理……
  2.迫于入世承诺,从本年度6月1日起,国家海关总署下调了包括20类家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关税,平均降幅近50%。这一方面说明国外品牌家电产品将在国内出现大幅度降价,也说明国内家电产业的硝烟正在燃起……但我们的3C产品格局似乎十分固定,营销策略上的固化思路会不会带给这个属于家电的暑假一些好消息呢?除了国内包括多款知名MP3产品合格率不足40%外,其它厂商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在这个正在滚动升温的夏天,上述这些问题将如何闪亮登场?是否会愈演愈烈?
  我们拭目以待……

 

    也许我最近思考与关注最多的,还是关于老板文化企业命运的话题。

    无论什么样的管理者,无论什么样的管理技术,在老板文化的宏观格局与微观傲视下,暂时还没有人可以改变企业与组织的命运,无论这个企业是知名企业,还是一般的大企业。除非,我们认为它被下一个企业与组织替代,并不是一件坏事。

    也许读者您又会问我解决方法,我如故地说道:
    我提供的一些战略思路,其实已经告诉了聪明的管理者如何做,我不可能事无巨细都予以帮助……

 

    这段时间走了几个内陆城市,较深入地接触了这些地区不同行业的老板、管理者与普通员工,总体感觉很不好;也在浙江等地走动较多,接触的老板都很有钱,开奔驰600、抽中华牌软包香烟、饮XO……似乎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最好的附属物品,配得上他们的身份。可是,当我认真观察了他们的企业,也听取了他们的管理者的很多介绍后,心情依旧是沉重的。
    浙江和广东经济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使得产业转型也是迫在眉睫。但很多企业目前的运营水平还相对较低,甚至很多企业在主观冒进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诸如资金、贷款、管理能力提升等等问题。但似乎,越是遭遇或可能遭遇困境的企业,他们的老板越是够大气(当然是对自己、大客户和资金方)。
    遗憾的是,他们对员工、对企业如何切合实际地发展?怎么样脱离资金怪圈和“豪赌的奸商”阶段?我除了总是不怎么好评说外,甚至我相信他们依旧如故地持有着浓浓的无所谓与惟我独尊的双重态度。
    当然,这源于他们对待企业与政府关系、对待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仍旧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最低层次的“关系制胜”阶段;在对待企业发展与利润的关系上,过分采纳了“攻大于守”的策略。前者,不胜枚举;后者以温州本地建设与温州商人的表现为代表。
    浙江总体经济格局决定了浙商之间互相攀比的文化现象,在高档次的消费习惯上、在追求所谓的文凭与迷信外表的形式主义方面、在过分明显的“老板喜恶决定使用人才”的观念上、在企业从主要到不主要的经营问题的个人主义……都是具有强烈的老板文化与官场消费特色。
    这些表现,证实了我前一段时间的判断,也毫无例外地坚定了我过去思考的现实意义。要寻求解决方案的第一步,是当地产业结构需要重组。为此,一些企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甚至可能被淘汰或关闭。
    
  至于一些内地企业,尽管,总比我少年儿童时期的农村插秧模式总好些吧,但说句难听的话,一些企业的人力负责人连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更有老板确实还像农村家长,除过分尊重特定阶层外,则对打工仔十分倨傲无礼,常规管理内容依旧如同盘算插秧民工数、秧苗棵数与田亩数的基本财务算术……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如果我说,按照现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现状,中国其实仍旧是农业社会,社会的发展占最大比重的还是农业经济(“取”远远大于“与”),其次是关系民生的行业,再次是外贸依存度高(尽管带给国家一些税收,依然还是仅仅富裕了很少一部份人);则富人(不仅仅指自然人)排行榜依次应该从有关民生和外贸产业里窥见踪迹。
  这样一种资源领先与独占经营权时期,在特殊产权与家长制结构条件下,目前还根本用不上现代管理思想与技术:最低的管理技术驾驭大中型企业,已经是司空见惯;遭遇竞争与资本运营后的一触即死,也是见多不怪了……

    也可以说,这个3-5年过程,也为浙商、粤商和内地企业的未来发展种下了可以被我这类管理者修正与提升的接口,为中国下一代真正可以角逐世界市场的企业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老板文化让老板与高级人才之间,彼此错失一些机会与时间,未必不是老板文化条件下的特有社会现象。


  不容置疑地说,其实孔子的儒礼文化仍旧是最适用的外在管理工具,则老子小国寡民与与民无知的个体疗伤理论,这两者确定了我们的“愚民”管理模式,并构成我们有知知无知、知宜装无知的自我安慰心理……
    这种状态,连很多大型企业也不例外。
  如此说,肯定又要挨砖头无数。
    不过,都只是浪花一朵朵,大富早无动于衷也……
  
  目前所有关于管理的经历,我都会全部记录下来。但暂时不贴上博客。
  
  曾经一则寓言故事中的海边那位老渔翁,我也要逐渐学习习惯自愚自乐,呵呵,来段打油诗,不依数据思考下贫富生存的意义:
  
  举目百丈浪
  回首千层峰
  万般有缘法
  轻风随意舒……


   (暂时写一段,很忙。慢慢完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