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构管理法重读《史记》

(2007-02-24 08:58:34)
标签:

史记

文化

思想

随笔

陈达夫

分类: 激进年代
  近日,勤于春节俗务,乃至封建迷信,其实也清心寡欲,复有心于深夜重读《史记》。又见季节更替,桃花见春风翘枝想绽放于枝。于是焉,修葺庭院树木枝丫,移植果树,也复忆起自己想写点文字。
  一说上古文明
  上古文明史,即今少有记录,全然是一张白纸,但上古文明,其实文明至非常鼎盛,利益与权力之争已然早已达致十分均衡的地步,基于仁政、公平和良知的禅让与考察制度已非常健全。至于轩辕氏黄帝、炎帝为尊,以蚩尤这条大鲶鱼为代表,不断博弈推进中国管理历史的演进;于尧帝时,用共工治理天下水患,私见始为公开之理易容为个人浅见,国人人格逐步分裂,文字记载开始虚假与矫伪。但有一种疑惑确实令人慨然:洪水淹中国,与西方世界之洪水滔天,治水与诺亚方舟传说,未必不是真实史实。
  当是之时,史前文明(包括上古文明史)被这场大致年代相等的洪水湮没了,甚至我猜想,当时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可能超越了今天的硬盘与光碟层面,依然不能永葆不坏,也许独剩数部经书故事通过日常口语故事传播遗世,譬如中国之《山海经》,偶尔激活世人忘本的扭曲神经,知道“自作孽不可活”的基本道理;但古代历史文明(有历史记录)从洪水后开始有了典籍记录,亦是人类自己的言行与事件以不同时间和人物名称几乎毫无变数地一代代重复着——人自己创造与毁灭历史,正如社会的兴衰盛亡也全系人之所为。
  可为什么要有洪水?洪水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洪荒史前又是怎样的景象?
  遗憾的是,天外宇宙空间,是否有一种智慧保存有史前镜像记录呢?我们不知道了,因为,我们今天看见远方天际的一颗若隐若现的星辰,也许是经历数千年才传入地球人的视野呢?它或许就是当时地球记录的镜像反光?也有人说,或许地球身边就有另外一种被人为隐藏的星体,因为具有超然的时间、物质等多维因素,地球现有的技术是无法搜索与运用的,被称之为“异度空间”。因为我们难以捕捉和看见前述蓝色理智而毫无“恶俗天宫迷信”的气质与特殊使命,才误以为今天的文明确实够先进,方自夸于破败不堪的“衰草枯杨”,曾经是否“笏满床”是无人见过了。
  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不可以回溯了吧?也许时空穿梭并非虚构,当然,我是看不见的,但历史惘然重复,一代代却无二致,也许仅仅有所谓生活与生产方式的细节差异,然无本质变化——人性是历史的根本,则人性历史就是结构管理的有形记录。这是我叹息的豁然,因为我们所知所述其实历久未变,变的只是形式和文字而已,《史记》亦不例外。
  但这一细节,令我想起前段看老子DVD碟中一段小故事讲到禅宗悟道,某和尚了然悟道,天下文人达官往而求疑,往往以文字请之疑难题目,该和尚却说:“我不识字,请直言无妨。”文人达官存疑而问:“你不识字,何以悟道?”正是月夜时分,和尚无动于衷云:“君上赏月,还是赏字?” 和尚又云:“忘乎根本,求乎形式,逾见繁琐,愈忘根本,人们愈难执从,天下愈辩奸,良善隐遁,则民心不古参与揣夺……未必不是君上问题本源。”
  我伏几默默,通观《史记》,心尤思之,不胜慨然汗颜,也不觉醒悟些许。
 
  二说古代历史
  古代历史,其实我们今天看见的也都是文字记录的历史,并非真实的史实,尽管《史记》具有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通史意义,是国人难以逾越的历史高峰,其实也不过一种对文明的记录形式,一样受制于文字形式,一样存在文字处理与个人价值观上的遗憾,譬如重复之语、词汇晦涩等,这在竹简年代竟也无可避免。今天的我辈,更难脱出这一遗憾的。
结构管理法重读《史记》
  但《史记》对中国汉代前的历史记录,其实也看到很多人类活动不断重复的影子。因为马上又要出门应对春节俗事,这个早上只记下几段书中文字,以待日后有空再来总结吧。
  其一,“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焦衰之音作,而民思忧;啴缓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喯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经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又“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1)此篇大致讲述民情与社会管理的关系。
  其二,“太史公曰:夫神龙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民)争(利)。……”(2)此篇大致讲了民生以及市场经济与社会管理的关系。
  上述二,确实是社会兴衰盛亡演进的最基本表现啊……
结构管理法重读《史记》
  今天仅做这两点记录,其他人物、本纪与事件,不过宏观总论以个体表现而已,无论是刘邦项羽,还是秦皇汉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政治家和作为商人确实不同,例证是,项羽作为商人或企业家绝对是成功的,无论是营销实力,还是资本运营方面,但一旦强征于政治家的军事策略必败无疑;而政治少于私利,一旦达到与民争利的地步,则皇权必亡;企业呢,一旦老板们专制到同经理人以及打工仔争利的地步,则企业必然衰亡。因为“饿政猛如虎”,也因为老板越自私剥削则更恶。是毫无疑义的。
  尽管这种说法,对历史而言,不过只是微言而已,大义也许是洪荒史前史实早就文明过了。也许吧,正如我宁愿相信史前神话传说故事的真实存在,尽管它们多少被文字记录给夸张了,但人物、时间与事件以及结构管理的痕迹往复而附着,至今依旧如故。

  
                                                2007-2-22
 

(1) 参见《史记》卷24之乐书第二。
(2) 参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第6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