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陕北文化 |
参加张俊功遗体告别仪式有感
■
受甘泉县文联主席刘虎林的邀请,我与九英、张井、阿熊一行四人于2008年2月2日晚抵达甘泉县,2月3日早上和文联的工作人员一起赶往桥镇安平村,参加了说书大师张俊功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按照主办方的安排我讲了几句,并送上一幅挽联,其词曰:
斯人一去琴弦断,何处再听武二郎
大树虽折根枝在,只是难寻柳敬亭
张俊功的去世,因为我们还不能完全从伤感的情绪中走出来,还不能隔开时间从容地去看这个冬天,这个陕北老人的离去对我们的意义。但根据我有限的预知能力,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在这个冬天,这个白雪覆盖下的陕北冬天,送走的可能是陕北大地上最后一位大师。
现代社会由于信息发达,交通便利,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可能会创造出类似"超女"这样的娱乐明星,但像张俊功这样饱含生活的苦难,满含生活的激情,又有天才表现能力的艺术家,再也不会出现了。
陕北说书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暂时十来年内还不至于消失,但一个大师的离去,就好比一片树林中,一棵参天大树的折断,好比一座大厦的大梁倒塌,要紧的是,这棵参天大树和大梁不是短时期内能长出来的,更不可能批量生产。
我们今天如何纪念这位说书大师?我认为将他的说书艺术发扬光大就是最好的纪念。假如张老先生在天有灵,他也绝不希望他一生钟爱的说书艺术在他手里断线。
因而我们衷心希望:张俊功先生的家属节哀,保重,陕北乃至陕西的文化部门能认真研究、挖掘张俊功的说书艺术,尤其是要赶快抢救和保存张俊功生前留下的音像资料,张俊功的众多弟子,能完好地继承张俊功首创的“眉花调”说书艺术,从而将说书艺术——这一被列为世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项目,能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