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言清福

(2022-04-23 00:10:45)
标签:

好茶

清福

饮茶

妙玉

雅趣

分类: 心情驿站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入冬后至今,几位朋友常在两家茶室相聚。有时是相约而至,多属不期而遇。

有一位朋友归结原因,是因为茶。这季节,这几位朋友都喜饮普洱武夷岩茶。而这两间茶室,主要经营普洱茶。

喝茶,有时也会把季节得极其明晰。当然,茶分六色,以季节而论,春季,不妨多轻啜绿茶。茶汤的浅绿色,与春萌的绿色最为妥贴。春风送暖之下,绿色体现着生命,代表着生机,表达出欣欣向荣的深情。而于我,则重绿茶以葱翠而优雅的形态解困,进而舒缓精神、明目清心。

有朋友不禁感叹,在这样的时节,有如此一隅,聚得三五好友,算得“清福”。

会喝好茶,按鲁迅先生的说法,须先有好茶。而好茶的自我评判不同,如今茶品类令人目不暇接。在一般人眼里,能够归入好茶的品种简直太多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各有自己的所好。功能也多,既有解渴、养生的功利性,也有精神的文化的需求。但是否好茶,有时也在于个体感受。

不少人有好茶,但却不会喝好茶,鲁迅先生讲到喝茶的“清福”的先决条件时,其实是一语而作了高度的概括。会喝好茶,这其中有技术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等内容。茶的艺术性,在于讲究其形式,突出的是喝茶的仪式感,茶杯茶盅茶壶的摆放阵式,都能呈现出艺术品位。思想性则是喝茶的一种境界。追溯起来,应该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时。以其独有饮食特点融入百姓生活,也以其禅意与佛学、道学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特有的“禅茶一味、天人合一”文化,使儒家的中和思想与茶道精神形成了和谐之美。而今作为国学的一个门类,正在被深入研究。

只在技术性,也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虽然这只是对茶叶和过程的讲究。有一位朋友极会泡茶,对茶性、水温等都把控到位,朋友有好茶,几乎都请这位朋友掌壶。

梁实秋在《喝茶》一文中,对功夫茶有一番描述:

“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

“不只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于茶具相距七步为度,沸水和温度方合标准。与小盅而饮之,若饮罢迳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梦嗅两下。”

这位朋友在泡茶过程中均有体现。我们几位,还真的在嗅茶盅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茶的认知。

有一朋友,所藏各类茶盏令人艳羡。也极讲究泡茶之水,平时非农夫山泉绝不入口。兴致所至,就会讲一番妙玉饮茶的精妙,在一定程度上,真可谓妙玉的拥趸。妙玉的故事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妙玉前后对贾母和黛玉的应答,是有情绪和机锋含于其中的。这些暂且不论,一语便可窥知,妙玉是精通茶艺的高手。

妙玉请吃的茶叶自不必说了,仅煮茶的水就格外费心费力。对妙玉而言,收集雨水煮茶,是为了提升的茶水的品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需求。可见,泡茶不但讲究茶叶的原材料,还讲究用什么美器配好茶用什么水泡出的茶好喝。

现代饮茶方式的源头,发端于明。晚明时,自号“茶淫”的张岱曾去拜见在南京桃叶渡开设“花乳斋”茶室的茶道高手闵汶水闵汶水品茶,不用喝就能辨其品质。关于品茶,二人各有见解,又相互增益。其中关于煮茶用水的对话主旨在于,取能泡好茶的井水,之前一定要淘井,在静夜等待新泉涌出,必马上取水。就是说,为了保持用于煮茶之水的新鲜,在采取时,须为新涌出的。用山石铺在水缸下面的目的,则在于要借助运输船只在运行中所受之风,水在晃动里与山石撞击,以保持其活力。

如此看来,饮茶一事,过程中不止一事。如妙玉一般,不但要在水上费一番心思,还得考虑煮茶的器具、温度、炭火、环境等因素,观品茶人举止。有回喝茶过程中,与朋友开玩笑,因惧日式茶道不要仪式化太强了。对此,不懂,或仅一知半解,还大言自己“会喝好茶”“专喝好茶”,必为俗人。所以这“会喝好茶”的雅事,并非人人都解得。数年间,我总希望遇上既懂茶又好玩的人,若是如此,可视为幸事。很欣赏章诒和曾说过的一句话,“若生在明清,只嫁张岱”。

其实鲁迅先生所言“清福”,有人会是省略过程的讲究,有人则会是如妙玉苛求于过程的讲究。欲享清福,切忌心浮气躁。只在于,求一份清闲、得一种安逸。

我虽好茶,然而技术即低,更遑论艺术及思想,所追求的只是一个雅趣。但仲春之夜,享受过以一杯佳茗解困解乏的妙处后,回味着茶香入眠,当真是一种清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