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花湖

(2021-10-23 00:09:27)
标签:

独山子

荷花湖

睡莲

锦鲤

彩虹

分类: 人在旅途

许多城市里都有荷花湖,独山子也有。

独山子荷花湖在城区的北面。与疆内其它城市在城区中的湖一样,并不大,有着四方形的湖面湖的南面有一座荷花湖湖景餐厅,但这湖的与众不同之处却在于,有着一条长约3.5公里的健身步道。进行湖区改造时,政府计划把这里打造成一处市民健身、散步、休闲、乘凉的“打卡地”,进入湖区,见不少市民正在绕湖一圈的健身步道上锻炼,不由感觉,定位清晰,功能已体现

今早进入湖区,日暖无风,天空高远,湖面映衬着瓦块状、鱼鳞状、丝絮状等高积云。极为显眼的是几株白桦,杆白叶黄,这一切都在告知人们,深秋已来临。

沿湖几乎种了一圈的荷兰菊,正在阳光下开得灿烂。

百读不厌周敦颐的《爱莲说》,也就有了一个积习,但凡到了历史名城,记得留有荷的诗文的地方,总爱寻了最佳观荷处,静心去欣赏荷的美。昆明湖、大明湖西湖就此留有了足迹。在那里,或久立于岸,或走在曲桥之上,或荷花深处小船通,目光漫过整个湖面,看碧盘摇曳,荷花亭立,如见故人。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今天来荷花湖观荷,也是走在了湖面上的曲桥上。水面上泛绿色,被荷分为了三大区域,无数个圆叶,轻盈地浮在水面上,然后又有中心地聚拢来聚在一堆最密实之处的圆叶,才会离开一点水面。圆叶之间,高出水面的,是紫红或淡紫色、以及白色的睡莲,得精致,热烈

荷花湖里的荷,是睡莲。不是寻常所见的将碧绿的叶子挺立于水面的荷花。睡莲的花期在710月,其花昼开夜合,因之睡莲称子午莲,也被誉之为“花中睡美人”极柔弱的圆形浮水叶虽是浮于水面上的,却并不似浮萍般随波逐流。睡莲的花色艳艳,绚丽多彩;花姿楚楚,高洁动人;花香袅袅,氤氲芬芳,是当之无愧的“水中女神”。

世界上睡莲属的植物有四五十种,而中国有5种。按其生态学特征,可分为耐寒、不耐寒2大类,耐寒的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可以断定,正因其耐寒,荷花湖才选种了睡莲。同时睡莲根能吸收水中铅、汞、苯酚等有毒物质,是城市中难得的水体净化、绿化、美化的植物。想必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作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睡莲已出现在了园林水景中。

十数年前,在博斯腾湖,我曾乘朋友驾驶的快艇,深入湖区,观赏野生的一种睡莲。放眼望去,8万多亩湖面上碧绿的莲叶连接成片,白色的,粉色的,橙黄色的莲花争奇斗艳,竞相盛开。

自古睡莲同莲花一样,被人们视之为圣洁、美丽的化身,故而常被用作供奉女神的祭品。我一直想以莲蓬为清供,不过,是在自己的书案上。在微雨的夜晚,我独自饮茶。

许巍等所演唱的蓝莲花,就是的睡莲一种。古埃及人很早就把蓝莲花作为了生命的象征,不吝词汇地加以歌颂和赞美。

法国印象派画家,开创了动态意境的先行者莫奈的一幅《池塘·睡莲》,一直令我着迷。此画可以说,是占尽了世人对美的想象

《池塘·睡莲》对于光和影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莫奈以高超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了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纯绿色的面上,花朵像暗红的火焰。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却让水流动了起来,又牢牢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虽是凝视着书中小小的画幅,也往往会让我走神,就如同自己伫立在池塘边了,竟就领略到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中国古诗的意境

也许是为了突出湖面的睡莲,或是为了保持湖面的洁净,荷花湖里的芦苇都被清理掉了,在曲桥上走出一段路,才看见一株尺余的芦苇,孤零零,无所依靠地杵立在水面上。

我想,哪怕在湖中一角,还是应该留有一片芦苇的,如我在博斯腾湖所见,野生睡莲和芦苇相映成趣,定能更加突出莲花的艳丽。同时也能引来一些水鸟,起落于芦苇丛中,又是一种别有气象的景致。

湖里有锦鲤,在阳光照射最强的地方,我见到几尾锦鲤贴着水面四处无所用心地优游,倒也有鱼戏莲叶间的意趣。走到一处湖水较深处的曲桥段,一朵盛开的紫色莲花下,哗啦传来一声水响,水面漾起了一圈涟漪,一道暗色的影子在水里滑过,想必是一尾较大的鲤鱼。

临出湖时,在荷花湖湖景餐厅前的水面平台上,立着三架呐喊喷泉设备,有一家三口微信扫码后,爸爸抱起了五六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对着呐喊喷泉的送音器,脆声呐喊起来,顿时水柱喷出湖面,笔直升空,竟高达十五六米。许是妈妈也被引发了兴致,脱去了风衣,随后也对着送音器呐喊起来,终是大人气长,喊声也大,水柱一路高达近三十米。水柱降落时,也随之变粗,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柱上出现了璀璨的彩虹。

观莲归来一身香,将离湖区时,似是心有灵犀,回首见到离喷泉近处的水面,水波圈圈荡漾开去,睡莲在水面随着水的涟漪起伏。我觉得,睡莲没离开原处,涟漪却比我走的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菊
后一篇:新疆榆叶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