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蛩不住鸣

(2021-09-19 00:05:00)
标签:

韩愈

鸣虫

秋意

天籁

回忆

分类: 人生感悟

韩愈说物之善鸣,“以虫鸣秋”,这四个字很传神,道尽了秋的清泠和明澈。也可使人凭直觉相信,秋是奏着虫的乐曲来的。

秋从白露起。独山子几场连阴雨后,秋意更是伴随着秋风,漫无边际地铺陈开来了。这样的秋,凉爽惬意。

我住在一楼,楼后一排白腊树,一片青草地,到了夜晚,先觉着凉。今夜窗外月色朦胧,白天的雨,让空气变得格外清新。推开了窗,阵阵凉风送爽,涌进声声秋虫的浅唱低吟。

虫中有不少精灵,是大自然的歌者。

从盛夏到初秋,本该是鸣蝉的天下。记忆中,在北京读书的两年,那些个儿不大,却用薄翼弹奏出强音的小东西,一个夏天,都在喋喋不休的喧闹着。但是,在独山子,我只在盛夏时的一个中午,偶尔听到几声蝉鸣。

那多是正午的喧闹。而现在,夜渐暗。“唧唧唧……”清越的虫鸣,声声入耳。时而清亮,时而低沉,高低错落,起伏有致。可以想象,这些秋虫或伏于枯枝上,或钻入泥缝里,或隐藏在一片泛黄的白蜡树叶下,一片天籁,弹奏着最原生态、最自然、最悦耳的音律,报告着秋天的讯息真个是,秋逼暗虫通夕响。

领唱的,应该是蟋蟀。

秋虫声声,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那时候,在乌尔禾,与父亲和小弟在一起,夏末秋初,最爱听墙边、草丛里蟋蟀的鸣叫。

高中时,一度有兴致练了一阵篆书,由字源追溯到甲骨文时,发现“秋”字的写法,简直就是蟋蟀之类秋虫的象形。学者高树藩在其《中文形音义大字典》中总结说:“古人造‘秋’字,文以象其形,声以肖其音,更借以名其所鸣之季节曰秋。”如此,秋的代言人非蟋蟀莫属。

蟋蟀,其貌不扬,黑瘦、善跳,鸣声不高,性格好斗,栖身于洞穴,发声时虽多在草叶间,却是个名声在外的主。凡物不平则鸣。但言为心声,蟋蟀这是要表达什么呢?而且总爱用独特的语言,在大声诉说着。

我不欲秋虫为我发声,我也不能代秋虫发声。我知道,我并不了解秋虫。

如果说秋虫多愁善感,肯定是瞎扯。秋虫一定会为光明而歌,为温暖而歌。

昨夜寒蛩不住鸣,竟能惊回岳飞的千里梦。

徐志摩问过:“秋虫,你为什么来?”

我也不能回答。

不会有第二种秋虫似蟋蟀,在《诗经》的豳风、唐风里唱过七月,也为自身而歌过,还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一路唱过唐诗宋词元曲,旅人听过,思妇听过,今夜,我一闲人,也还在听。

虫鸣洗耳,古人此言入心。

但人对任何情绪,都不宜陷入太久。

在西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有一首百听不厌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第三乐章为《秋》F大调。听,收获季节里,农人载歌载舞,庆祝庄稼丰收,酒神的琼浆玉液,使人们在欢愉中枕着好梦睡去。而秋虫,既是整个农庄的背景音乐,更是一首隽永的诗。

村庄里,毕竟有嘈杂的人声。夜深了,夹杂的狗吠也很不着调。

秋夜,听虫鸣之声,最在田野。在部队时,营区的北面就是一片庄稼地,夏季里种的都是玉米,秋收后便是一片空旷。那里天然就是一个秋虫欢唱的竞技场,夜间值哨,常会隔墙倾听。尤其圆月之夜,高高低低、明明暗暗,或强或弱、或疾或徐、或悠扬或沉郁、或轻松或苍凉,静心以听秋虫齐奏百般器乐与声乐,不觉在浅白色的光波里沉醉。

秋虫不择台面,不求目的,只是单纯地宣示生命,向生而唱,向死而唱。

秋虫能够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人类为什么就不能够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雁成行
后一篇:独山子泥火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