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食之钱

(2021-08-15 18:00:15)
标签:

古钱

唐代

磨边

民俗

品相

分类: 古泉园地
月食之钱月食之钱收藏的前提,积多年的经验,我认为要做到一痴、二敬、三研究。不痴,一时兴趣不长久;不敬,也许就会暴殄天物;不研究,纯粹是为了收而收。

至今,我收藏古钱币已30年,七年前,突然间喜欢上了牙钱、刻花钱、移背钱、挖字钱、磨边钱。在收集此类古币的过程中,捡拾出两枚开元通宝的外形不但不圆,还呈现出较规整的四方形。也曾见过,剪边五铢、货泉等相仿的,两相比较,边不齐整,多錾痕。而这种钱的边,很齐整,看锈色,老包浆,应该都是铸造之后人为磨制而成的。

后来收集到20余枚,不独唐代,宋代的更多。宋代的有宋元、至道、天圣、元丰、熙宁、政和、宣和等,以此类推,应该是包括此后的古币的。果不其然,留心了,就收集到了一枚乾隆钱。如此看来,前后跨度达1000余年。

初时,我认为这与剪边钱、延环钱相似,是为了省铜。然而,这又能够省去多少呢?

同时很不解,古人为什么会把铸造好的圆形方孔钱,要磨制成四方形呢?

为此,了一通资料,有的资料明确道及,早在东北,有一种民间习俗每当日食出现时,母亲们就会在家中出一枚古铜钱,聚集到井边,在井台石上把古钱磨成四方形,过程一定要在日食结束前完成。这就要求母亲动作一定得快。这些经过母亲亲手磨制好的钱币,寄托着长辈美好的愿望,穿上红绳给自家孩子佩戴起来,用以趋吉避凶,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这是一种民俗钱,为了祈福之用。在古人的心目中,钱具有某种超自然的“神力”,正所谓“钱能通神”,反映出人们欲借助“钱”的“神力”,以实现内心希望的动因

即便是在现如今,这种风俗河南、河北些地方保留着。

有一位老家是河北的朋友,小时候也佩戴过这种母亲磨制过的古钱。但他恍惚记得,在河北邯郸一带,所传说的是:阴历十五月圆之夜,古人在井边磨制方形钱,给出门远行的亲人佩带,以期保佑出行的亲人四方平安、四季平安。

有一类人称刻花钱的,即在正用钱的外轮上沿一圈顺序刻线,所传与此相近。古代每逢月食或日食之时祈福之人便迅速找出一枚本朝流通铜钱用刀具在铜钱外轮上沿一圈顺序刻线,其刻划速度快慢相宜,至月食或日食结束时刚好刻完。其作用也在于避邪护身,给儿童佩带以求长命富贵行人随身携带以保四方平安。由于在暗天黑地里操作所刻划的线条一般都不均匀规整。

这样的传说都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民风民俗。是研究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珍贵实物。

现在收藏古钱币者,多追求完美的品相,我一度也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不曾了解此类钱之前想当然认为这些有特点的民俗钱是残之物。

由于钱介入到民俗活动中,因此变成了民俗钱。此类钱虽有官造,但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根据民俗活动的不同名目,民俗钱有着许多种类,形成了民俗钱丰富多彩的形制和纹饰样式,在民俗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今后对此得多留心,若见打孔、朱砂等不得其详的古币,不妨先向民俗方面考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俗的各个方面,其实都挺有研究价值的。

刊于2021年9月1日《天津日报》收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晚霞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