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章有神交有道

(2018-07-18 12:04:05)
标签:

孤山、西泠印社

丁敬

浙派

篆刻

杂谈

分类: 百读心藏
文章有神交有道在杭州游玩了一天,傍晚时登上孤山,专寻坐落在南麓的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已无游人,远处落日在湖,水面跃金,山上则是一派澄明。数声鸟鸣清亮,轻扬在微风中,一个人于此慢慢地走,静静地思,可与万物交流心灵。唯所有建筑都是紧闭其门,只能观其外景,难入其内。循着一条小径,在观乐楼南,文泉西,终是寻着了汉三老石室。内心极想一见的,其实就是这里的丁敬坐像。

清代中叶,兴起了一派“浙派篆刻”,与皖派成为两大篆刻流派,丁敬就是其开山鼻祖。丁敬杭州人,生活于康乾盛世,得年71岁。早年即好金石,工篆刻。其篆刻取法汉印,涉猎宋元,兼采明代文彭、何震诸家,又常亲临摹拓西湖群山、寺庙等石刻铭文,不惜重金购得铜石器铭和印谱珍本,精心研习,又不囿成规,在融会贯通古今印章特点的基础上,锐意创新,集成求变。步入中年时,更针对印坛衰象,力求自我突破,特别讲究用切刀、碎刀表现笔意,融入隶楷趣味,布局推陈出新,从而在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都实现了独创性建树,形成了平正、古朴、浑厚的篆刻风格,一洗当时浮滑纤巧习气,力开“浙派篆刻”的先河。丁敬有《论印绝句》:“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可为其篆刻艺术探索的心得,也为后人指明了一条艺术探索之路。

丁敬的艺术风格,明显有别于柔美流畅的皖派,故居首与蒋仁、黄易等并称“西泠八家”。浙派艺术支配清代印坛一个多世纪,影响极深远。丁敬著有《龙泓山人印谱》等。其印谱海内奉为圭臬,日本名士也争相高价购买。

丁敬亦工书能诗,精于鉴赏,收藏颇丰。善写梅,亦擅兰、竹、水仙,清新有致。嗜书博学,有“于书无所不窥,嗜古耽奇,尤究心金石碑版”之谓。善诗文,有“诗国”之称,造语奇崛,最工长篇。与金农友善,常相唱和。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科,不赴而归,一生喜与文人墨客交游,在江干市肆酿酒为生,以布衣自乐。晚年家道衰落,贫困交加,但仍洁身自好。

丁敬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其同时代的汪启淑于《续印人传》中作如下评论:“古拗峭折,直追秦汉,于主臣(何震)、啸民(苏宣)外,另树一帜。两浙久沿林鹤田派,钝丁力挽颓风,印灯续焰,实有功也”。

1921年,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得石于曜山之阴,似人状,因命工匠造丁敬身像,置三老石室旁,以志纪念。我所得见的丁敬坐像,则是重建于1978年的一尊。

我极挚爱丁敬“文章有神交有道”一印。印文取自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一诗的首句。传世的还有位居“西泠八家”之一的陈豫锺的一方同文印,因同出浙派大师之手,这两方印均为闻名于世的作品。

丁敬之印,纵1.2厘米,横1.3厘米,边款为:“石巢进士彬雅能文,翩翩少年有古君子风,与老友近漪大兄居相近,暇时辄过访之,以自序文艺就正老夫,笔致高妙,远擅古人之场,而书法古拗,浑朴之气溢于毫楮。用刻此印赠之。即以订石交之永好云尔。癸酉六月砚林漫叟并记。”显然,这方印是丁敬58岁时应友人近漪所嘱为石巢进士而篆刻。陈豫锺一印,纵2.3厘米,横2.2厘米,据边款所记,此印乃仿丁敬之印所刻,因其学生赵之琛喜欢边款,他就以此为其做学习粉本之用。这一年,陈豫锺36岁,赵之琛仅17岁。

陈豫锺于边款里记载,丁敬的原印已经被人磨去,他只在印谱里见过。但据说丁敬的这方印,现仍存于上海博物馆,有机会必往亲见。

丁、陈二印,各有巧妙的呼应。印面文字相同,布局样式也都以二三二布局,均使用了呼应的手法,但细细思量,呼应的手段也不尽相同。尤于细节处,绝无雷同。

丁敬的印“文”、“交”、“有”三字用斜笔,“章”、“有”、“神”、“道”各用纵横直笔,不稳定的斜笔三字呈倒三角分布,由此构成了特有的稳定感,使得印面显灵性,不呆滞。陈印虽仿之于丁,印面却做了另行安排,“文”字用方正篆法,第一个“有”以斜笔处理,与下面的“交”字形成斜笔呼应,第二个“有”字,又完全改用横平竖直的直线,印面大格局对称稳定章法。两方印都有正斜呼应,但处理方法又各擅其妙。看似不显眼,其实都是苦心经营之作。同时,文字的正斜不同,进一步构建了印面的红白疏密关系。

丁敬此印,极具其印的代表性,欲加评之,可借用赵之谦评价浙派说“浙宗见巧莫如次闲(赵之琛)。曼生(陈豫锺)巧七而拙三,龙泓(丁敬)忘拙忘巧。”(《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丁敬此印,是真正的忘拙忘巧,不事经营,却拙态尽出,不加修饰而稚拙之气充沛,天然有一股质朴厚实之态,气息浑朴、安静、老拙、自然、苍劲,须知,此印仅1厘米见方,呈现如此气象,实入化境。

丁敬出身贫苦,但生性耿介,不阿权贵,自有行为准则。对求印之人,不论地位高低、报酬丰薄,注重以艺术相交。传说有人趾高气扬奉刘中丞之命前来索印,一直等到傍晚,才有人交印两方,一方刻着“鬼魅登门”,一方刻着“狗仗人势”,另有纸条,上写“篆刻原为雅事,权势焉得强求。”来人脸色惨白而去。虽是传说,但从丁敬一生的为人处世来看,并非不可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丁敬是极奉行“文章有神交有道”的。

“文章有神交有道”,其神者,意即魅力,此语强调了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执着所在,值得我们细细品嚼,可引为座右铭。

曾国藩有联:千古一诗人,文章有神交有道;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红学家俞平伯激赏,将之用于书斋。

刊2019年2月19日《克拉玛依日报》准噶尔笔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