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2007-07-26 16:25:12)
标签:

独龙江

游记

担当力卡

纹面

分类: 浪迹天涯

勇闯独龙江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地区,在怒江州境内的流程为八十公里,流入缅甸后称恩梅开江,上游奔腾于海拔五千多米高黎贡山及海拔四千多米担当力卡山之间。这里居住着史书上称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神秘的峡谷。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图:独龙江大峡谷

去独龙江,从县城到孔当乡的是一条沿旧时的人马驿道修建的公路,耗资一亿多人民币,历时三~四年,死伤数百人,今年十月刚开通,人称扶贫救灾路。路程约九十六公里,行车时间需六、七小时,全年中只有四、五个月通车。此时的独龙江早已大雪封山,但是独龙江的原始风貌及神秘的独龙族,深深的吸引了我。在我的反复劝说和鼓动下,司机小杨终于同意一起前往。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图:沿途自然景观

我们在县城里补充了食品饮料,又将车检修了一番,就上了路。车在山间盘旋,山叠着山,水连着水,山水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山是绛红色,仿佛被火烧过。江水清澈碧绿,水面上的雾气衬托下显得有些嵬秘。它比怒江峡谷更秀美,比九寨沟更加神奇。但是越往里走,路况变得复杂,道路变得只可以一个车宽,路面也坑坑洼洼,左边是陡峭山崖,右边是万丈深渊。我双手抓紧扶手,紧闭双眼,被巨大的恐惧包围。前面等待我们的路会是什么?我们摸索着往前行,车进了一条漆黑的隧道,完全被冰雪覆盖,只听车轮碾压冰水发出的响声……。出了隧道,车猛然地刹了闸,眼前是白茫茫的一遍,看不到任何路的痕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风雪丫口,它的海拔三千八米。我们只有掉头打到回府,但路窄得没有回旋的余地,正当左右为难的时候,车失去了控制,向山下滑去,“快下车!”小杨惊呼着,一边尝试的控制下滑的车。我跳下车,飞速地从地里抽出一些荆棘及树枝,放在车轮下,来增加车子的摩擦力。下滑的车速减慢了,小杨将车慢慢地滑入被掩埋住的路上,我就在车的前面一边探路,小杨控制着车,亦步亦趋地前走,踏入了一条不归之路。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图:崎岖山路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图:风雪丫口

黄昏时分车开到了路的尽头,我们来独龙江的孔当乡。九十多公里的路,用了整整用十个小时。我们找到了一间招待所,开店的是四川来的女人,一个做服务员的小妹和几个做工程的留守人员,他们见到我们以为是天外来客,“已经封山了一个多月了,你们是怎么进来的?”

招待所是几间用席子搭的棚子,四边透风的棚子中有几张席梦思,这简直就是独龙江的国宾馆。吃的在独龙江同样匮乏,这里所有的粮食蔬菜菜都是在封山前从贡山县城里拉过來的。好说歹说小妹给我们煮了两碗清汤挂面,还友好的加一勺他们自己吃的哨子。吃完饭,大伙围坐在着篝火旁取暖,民工告诉我们:如果今晚山下起雾或下雨,山上就会下雪,大雪就会封山,我们将被迫滞留在这里,只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雪化了,车才能开出去。就算徒步也很难翻越大雪山,用他们的话说:“脚走白了,也走不出去。”听到这里小杨沉默下来。和小杨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明天早上太阳一升出来就起程,天黑前翻过那个丫口,返回县城。我心里感到一丝遗憾,千辛万苦地来到独龙江,只是匆匆的一瞥,没去参观当地独特的藤桥和瀑布,甚至没遇见当地土著——独龙族。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图:挂在峡壁上的民居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图:草棚

晚上躺在床上透过草棚的缝,望着天望空,星星闪硕,四周伸手不见五指。哗哗江水声给寂静的峡谷中带来了一丝不安宁,厚厚的被子似乎也很难抵挡峡谷里剌骨寒气。午夜被恶梦惊醒,我祈祷着,希望明天太阳会出来。

寻找“纹面女”

清早,我唤醒隔壁的小妹,请她带我去独龙寨寻找“纹面女”。独龙族是中国人数最少的民族,人数四、五千人,大多数分部住独龙江的峡谷两岸。解放前他们的生活还处于半原始状态,独龙人身材非常小,皮肤颜色深、性情封闭。在路上远远看见几个手拿弩弓的猎人,我们跟他们打招呼,他们飞怏地跳到草丛中躲藏起来。

关於独龙族的纹面,据说是当地的一个风俗,当女孩子成年的时候,用竹针剌破面,涂上炭灰,形成伴随她们一生的标识。纹面的来历有两种迥然不同的注释,其一是为了族群识别,不同的部落纹面的图案各不相同,根据纹面可判断她们的属江的上游的部落,还是下游部落,纹面是他们繁衍生息的族徽,也是女人们视为美丽的标志。其二为独龙族是一個弱小的民族,长期受着察瓦龙奴隶主及僳僳蓄主的统治,每年除了上交稅之外,族中年轻、漂亮女子会被抓去做奴隶。独龙族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了避免被抓,迫不得已被纹面,纹面是一个痛苦的记忆。我宁愿相信它的第一种注释。近几十年,纹面的风俗也逐渐消失,年轻一代的女性都没纹面,上年纪的“纹面女”所剩无几。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图:太阳出来啦

我们翻过山坡,来到了一个独龙山寨,这里住着他们族群的最後一个“纹面女”。低矮的草棚里静悄悄的,他们还没有起床,小妹用独龙语隔着门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很抗拒陌生人的拜访。在我们诚意的恳求下,纹面的老妈妈终于同意出来见面,她的年龄大约六十来岁,身上披着一条彩色条纹的独龙毯,耳边挂着长长的饰物,淡灰色的图案在她满面皱褶的脸上仍然清晰可见。我拍了几张像匆匆赶下山去,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图:所剩无几的纹面女

独龙江我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天一夜,对于它的山山水水和居住峡谷中的民族-独龙族,我不知如何去讲述它。用独龙小妹的话,“它的是与众不同的美,每时每刻都不同!”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世纪之交,行走在天堂—怒江(8)

图:独龙江的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