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怒江怒江大峡谷游记齐那桶 |
分类: 浪迹天涯 |
丁大妈一家
离开了丙中洛乡,来到了坡下的重丁村,在一座农家院落里,我见到了传奇般人物——丁大妈。大妈名叫丁秀珍,是一个小巧玲珑、精明能干的怒族中年妇女。她身穿黑色的上衣,水红色的小褂,腰围着一条怒毯,两条长长的辫子随意的盘在头上用一顶绿色的帽子罩住。她的老伴丁老爹一身灰蓝色的衣裤,嘴叼着长长的烟斗,坐蹲在角落一声不吭。
图:丁大妈和老伴儿丁老爹
图:抽烟斗的丁老爹
图:合影
院子很大,有住房,厨房,仓房和一间小小的杂货铺,住房子分两层,上屋顶是储存粮食下屋住人,除了自己用外,还提还供游客住宿,房子里装了电灯,电话及电视机。大妈有一儿三女,三个女儿都读了中,大专,也已嫁了人,分别在县里及镇上教书,工作。最令大妈骄傲的是她唯一的儿子,昆明大学农业系毕业后,留在了昆明大学里教书,工作很有成就。如今这座大院里只剩下大妈,老爹和他们领养的一个五六岁的男娃和一群鸡鸭。大妈很希望儿子能调回来工作,在这里结婚生孩子,和他们住在一起,并继承她的这个农家小旅社。我怀疑的问大妈,她儿子是否愿意放弃城里的一切,大妈充满信心的告诉我说:“他会回来的!”
图:院子里的储存食物的房子,挂着很多琵笆肉
在大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在村口的重丁天主教堂,教堂是法式结构两旁为住楼,中为礼拜堂,圣堂里面的柱子是用汉白制成,可容纳几百人。当初修建这座教堂前后花了十年时间,于一九三五年完成。教堂后面是曾修建并任主持的法国神甫任安守的坟墓。由于时间的关系,就没能参观喇嘛寺—普化寺。只听说现存着一座残破的寺庙和那里曾经住过一个风流的喇嘛—兰雀治格。在这小小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宗教共存,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所描写的月亮谷。
图:重丁教堂
夜晚,我们和大妈一家围着在红红的火塘旁,传递一碗碗浓烈的烧酒。很快人们就被这火苗,酒精点燃起来,丁大妈给我们讲起了圣经里的故事跳起了和藏族的锅庄,……。
徒步齐那桶
早上起来,见到丁大妈带着围裙,挽着袖子,在厨房中煮早餐,一大锅猪油炒饭外加一大碗辣椒猪肉,大妈说:今天要走很长很长的路,要吃得饱饱的。我们都吃完饭了,也没有见到大爹的身影,不知道昨晚喝醉酒的老爹还记不记得今天带我们去齐那桶的承诺,我开始为没有向导而焦虑起来,大妈却胸有成竹的说:只要大爹起来端起碗吃饭而不是喝酒,他就会做我的响导。果然大爹洗漱完毕,端起了一大碗饭,蹲在在火塘旁吃了起来。大妈见赶紧地收拾起挎包,拿出了挎刀,并嘱咐着老爹一路小心,不要喝酒误事。
丁大爷肩扛一块香木(放在火里烧散发出奇特的香味,走亲戚的手信),手拿砍刀出了家门,沿着人马驿道向怒江上游的齐那桶走去,其中有一段是在悬崖壁上开凿出来小路。平时沉默寡言的老爹,几乎变了个人,一路上指指点点的介绍风景,还十分主动途人打招呼。从神态、语调来判断,对话的内容仿佛是:
“老爹去那里?”
“齐那桶。”
“走亲戚?”
“带客人去看庙子。”
“来家喝杯酒再走吗!”
“谢了!赶时间,下回吧。”
“……”
图:逆流而上
图: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壁
图:岩壁凿出来的小道
图:冬季的江水很清澈
很快我们来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石门关”,所谓“石门关”,是两高耸的绝壁夹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正面望过去仿佛是两扇天然的石门。石门关的不远有个“芒孜洞”,它位于怒江东岸,面向怒江,喇嘛们在洞口的石头上刻上了六字真言。传说古代芒孜洞里住着兄弟二人,打猎砍柴,相依为命。有一天,二人带着“溜索”去江的西面打猎砍柴,行至江边,哥哥为弟弟绑好溜梆,让弟弟先溜到队岸。哥哥继而准备过去,可是,正为自己绑溜索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一个霹雳,把“溜索”打断了,接着,江水猛涨,顿至脚下,哥哥和弟弟眼看不能再见面,只好隔岸痛哭一场,然后忍痛分手。从此哥哥留在怒江披荆斩棘,开拓怒江,繁衍子孙,既是怒族。弟弟奔向独龙江,其子孙后代就是今日的独龙族。
图:石门关
图:沿着江行走
图:房屋
图:沿途村落
图:连接村落的吊桥
峡谷越来越来陡峭,江水湍急,路也变得崎岖。中午时分,丁老爹指这山坡上的几排草房告诉我们,这里就是齐那桶,从这里再往前走,不用三天的功夫,就到了西藏的察瓦龙。随后就把我们带到他的亲戚家,喝茶、吃饭。原来丁老爹是齐那桶的怒族,结婚后入赘到了藏族的丁大妈家。这里也有个天主教堂教堂,听说是先有这里的天族教堂,才有的丙中洛重丁教堂。
从齐那桶回到大妈家,大妈手里抓着一只脱了毛的山鸡对我们说:今晚做“香拉”(“香拉”为怒语,“香”意为肉,“拉”意为酒,合成为肉酒。肉一般用鸡肉,将鸡肉炒到一定的火候之后,加酒煮片刻,即可饮又可吃)有客到。话音没落外面就传来了一阵的喧闹声,院子里涌进了老老小小十几个人,这是一个台湾的“拍友”团。地陪是怒江州旅行社的小周,领队是北京的一个女摄影家,每个人都很很好奇地四处张望,十几个镜头对准了大妈家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没能放过在院子里散步,有着色彩羽毛的几只山鸡和在一旁睡觉的的老黑狗。大妈忙着打酥油茶,倒玉米酒、做石板粑粑招呼着客人。兴奋的游客人们还跑到院子里点起篝火,月光下唱歌跳舞闹了一个通宵。
图:柴房
图:山鸡有这漂亮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