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季警惕急性胃肠炎

(2007-07-30 23:20:02)
标签:

急性胃肠炎

分类: 饮食男女
    十多年前,在老家的时候,因为经常吃生鲜,所以经常得这个急性胃肠炎。当时最严重的那次,正逢爷爷去世,我上吐下泻直至脱水并接近休克,姐姐背着我去了医院,挂了水,才算拣回小命一条。记得那次出院后,在家里躺了四天四夜,骨头都躺软了。
    到了北京,吃生猛海鲜的机会不多,加上饮食方面更加注意,所以,几乎没有犯过这毛病。
    没想到,这个夏天,在需要断奶和减肥的当口,它就适时地出现了,帮我成功断奶,并减轻体重若干斤,可谓功劳不小啊。
    不过,得急性肠胃炎毕竟很难受,短时间内上吐下泻至脱水,吃药吐药喝水吐水,外加腹绞痛,浑身虚汗不止,整个人都被折磨得不行,所以,能够不得的,千万不要得。这还得重在预防,平时饮食注意卫生健康,少吃或不吃生冷食品,进食尽量清淡少量,忌暴饮暴食。
    如果一旦有类似症状,记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医院挂水,能够尽快补充体液。在未能及时去医院的时候,可以喝些温开水,里边加上点白糖和盐。
 
 病因
    急性胃肠炎是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较为常见。
 
症状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日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O.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

    2.中医药治疗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药:霍香正气水。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