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你看见他的时候……

(2017-07-16 13:44:06)
标签:

刘称莲

家庭教育

尊重孩子

分类: 教育视点

当你看见他的时候……

 刘称莲

 

我女儿若辰在美国实习的其中一所初中是专门为世界各国移民到美国的新移民的孩子开设的英语课程。孩子们都是刚刚跟随父母从别的国家去到美国,只会说原来国家的母语,不会说英语。若辰教的那个班,教室最前面离老师最近的一个座位上坐着一位男孩子,就算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他也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样的“雅座”在国内的中小学也很多,通常就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的座位,在美国很多的中小学也是这样的。老师把他们安置在这里,目的就是可以看住他们,免得他们影响别的同学的学习。


当你看见他的时候……

 

一天,若辰要讲诗歌。她选了一首西班牙的诗歌意欲讲给孩子们。就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她有了注意。她没有直接拿出这首诗的英文版直接给孩子们讲解,而是拿出了西班牙语原文在班里征询哪位同学可以帮忙把西班牙文翻译成英文。恰巧坐在最前面的小男孩就是从西班牙来的,于是他“帮助”老师进行了翻译。在小男孩用不太熟练的英语把整首诗翻译过来之后,若辰带领全班同学为他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若辰说那一节课小男孩破天荒没有捣乱,非常认真地听了一节课,以后在路上看到她,会远远地跟她打招呼,在她课上小男孩也安静了很多。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问题孩子”皮埃尔·莫安琦超人的音乐天赋被马修老师发现,并最终成为著名指挥家的故事。


当你看见他的时候……

 

若辰初为人师无意中做了一件让小男孩倍感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就让他可以安心学习一门课程,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小男孩一定还有更多的天赋或者能力,如果老师和家长可以多发现他身上的资源,激发他内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他的行为没准慢慢就被矫正过来了。

 

打压的办法,孩子会表现得很乖,但那是因为害怕被批评或者责罚,勉强服从,效率和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如果从孩子内心的需求来满足,孩子表现出来的努力和配合则是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孩子做事的效率会高、效果也会好。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讲的不正是这种感情吗?

 

不去死死盯着孩子的行为问题,而是看到孩子身上可以帮助TA成长的资源,播种TA自身成长的原发动力,才可以真正助力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