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愿接近父亲 他其实非常爱我
(2017-07-03 20:58:08)
标签:
刘称莲原生家庭父女关系育儿 |
分类: 人生感悟 |
我一直不愿接近父亲 他其实非常爱我
刘称莲
我一直跟父亲的关系不是很亲近,直到他老去。父亲临去世前,我陪了他两天。晚上我烧水给他洗脚,心里感觉怪怪的,并不坦然。以至于我到今天都觉得我没有把爸爸的脚洗干净,隐隐地感到抱歉。
那两天,父亲其实表示了让我晚上坐在他的床边跟他说说话,我是跟他说话了,但总没有那么贴近他。父亲去世后,我不止一次想象着握着他的手,跟他亲切地聊天,然而这只能是一个未满足的期待了。
其实,我头脑里一直知道父亲是爱着我的,而且清楚在兄弟姐妹六个中,他最疼的也是我。却为什么一直不能亲近呢?因为童年的影响。
父亲脾气暴躁,对妈妈经常有暴力行为。
不记得几岁,只记得半夜醒来,妈妈要上吊,父亲依然对她恶语相向。以至于小时候我常担心哪一天妈妈会因为父亲而丢下我死掉。
不记得几岁,只记得妈妈的衣衫被扯得乱七八糟,我在妈妈的怀里惊恐地体会着她急促地喘息声和身体的颤栗。
不记得几岁,只记得妈妈在锅台边舀碗,父亲从炕上把刚端起来的盛满汤的大海碗掷向妈妈。
……
不仅对妈妈暴躁,父亲对儿女们也很严厉。
大哥、二哥和姐姐比我年纪大得多,他们经历的事情我不知道,但常听他们说起挨打的经历。
我记事时,三哥都是大小伙子了,父亲依然经常想动手打他,叛逆的三哥经常会和父亲对吵对打。
大冬天,父亲让十来岁的四哥和煤块,因为寒冷四哥的手揣在裤兜里出不来,被父亲拿锨把打。
我很小的时候,有亲戚家的小伙伴来串门,一起玩的时候小伙伴哭了,爸爸甩手就在我的脸上打了一巴掌,火辣辣的感觉到现在都记忆尤新。
忘记了几岁,洗完脸到院里倒洗脸水,不小心把水泼到了父亲的腿上,惹得他暴怒,大声呵斥我。
……
我童年对父亲的印象他就像个恶魔,全家人都在他的火暴脾气下战战兢兢。
这些可怕的印象太深刻了,我一点都体验不到父亲的温情和爱。而且因为童年看到的这些,我害怕父亲、讨厌父亲甚至有些恨父亲,压根不愿意亲近他。小时候如果妈妈偶尔不在家,我和爸爸呆在家会表现得乖乖的,内心其实是很排斥的。就算已经出外求学,回到家如果看不到妈妈,只有爸爸在家,也会感觉很不自在。
童年负面情绪的体验太深刻,下意识就屏蔽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就算成年了,外在的环境一切都好了,心境也常常受童年的影响。
当我明白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的时候,我开始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仔细审视我的父亲,看父母的关系,也看父亲和我们兄弟姐妹的关系。细细回想我童年时期父亲除了那些暴戾的行为之外,他别的表现。
再从一个成年人角度看父亲,很多的不同呈现在眼前。
作为6个孩子的父亲,父亲不得不起早贪黑地劳作,保证全家人有饭吃。从小没了父母的父亲内心缺失了太多的安全感,他一直过得很艰难也很辛苦。记忆里,父亲从来都是第一个起床的人,不光在我们家,全村人似乎都比他起得晚。在别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他已经干了很多活。他好像夜里睡觉都在合计第二天要去哪块地里伺弄,梦中都在干活。他爱家人,他只是用劳作来表达罢了。他的坏脾气可能是身体太累了,也可能是他内心有太多的无奈和无助无处释放。理解到父亲的这一切,我内心生发出好多的心疼和感恩。
父亲其实是慈父,他尽其所能关照着他所有的孩子。
父亲不远千里去河北和内蒙边界去看大哥;
父亲每年都要为姐姐家打理她的庄稼地,因为姐夫有公职在外面工作;
父亲求人给二哥找工作,让二哥成了家里第一个领工资的工人;
父亲牵着毛驴去给上学的三哥、四哥送粮;
冬天的晚上躺在被窝里,父亲给我讲《薛刚反唐》,还给我讲他经历过的很多故事;
父亲领着我去亲戚家,我爬在他的背上撒娇;
夏天的傍晚,父亲抱着我在村子对面的山头看管果园,他身上粗狂的男性气息犹在,当时山村夜晚美丽的万籁也还在我的细胞里流淌;
父亲从山上采摘山桃,用桃核做成小小的篮子,串成一串串挂在我的脖子上;
父亲从山上采回来的紫丁香,插在酒瓶里,整个窑洞里散发着浓浓的香味;
……
原来,父亲粗暴的行为只是一小部分,而我却对这一小部分印象更加深刻。他粗暴的行为源于艰难的日子和他压根不懂得如何与家人交往造成的,他正是那一代苦难父亲的代表啊。他其实是爱我们的,他的爱大部分时候是粗放的,也有很多细腻的时候。而我只记住了父亲那些可怕的行为,并因为这些记忆内心载满恐惧、愤怒甚至怨恨,而这些可怕的记忆和内心的情绪一直影响着我的生命和生活。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真相,可以让那些主宰我多年的魔咒随风飘去了。我开始把父亲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我明白父亲是爱我的。我也开始觉得我生命中那个老头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爱我的人。虽然父亲已经去世,但我知道我们父女之间的爱永恒。这已经足够!
天下的孩子大抵都会如此,他们观察大人的行为和互动,自己解读大人的行为,并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很多概念,就好比我就觉得“父亲是恶魔”“父亲是脾气暴躁不爱孩子的男人”“父亲不是打人就是骂人,他不是好人”等等,其实这只是以偏概全的看法,并不是父亲真正的形象。
成年人如果真正想检视自己平日的情绪和行为习惯,可以在每个当下回看自己的童年,往往可以找到端倪,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再去思考问题,你会发现改变的发生。
已经是父母的成年人,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重复上一代的教养方式。为了孩子人格的和谐、幸福,父母要了解孩子需要的爱是什么,并以他需要的方式来爱他。

加载中…